距離美國的關稅警告還剩最后21天的時間,魯比奧突訪亞太,王毅外長或將坐上談判桌與其交鋒。與此同時,美國防部更改對華稱呼,禁止中國企業購買田地。
隨著中美關系進入新一輪復雜博弈期,美國總統特朗普所出臺的一系列政策法案也引發了外界廣泛關注。日前,全球已經有多個國家收到了特朗普發出的高稅警告信,在信函中特朗普要求日本、韓國、印尼、馬來西亞和孟加拉等10個亞洲國家和另四國,盡快與華盛頓達成貿易協議,否則從8月1日起將面對至少25%的高額關稅。換句話說,距離美國關稅警告全面落實還有21天的時間,如果在這一最后的期限內雙方還是無法達成一致共識的話,那么美國就會拿出自己的關稅大棒,開始敲打那些“不聽話”的國家。需要指出的是,這14個國家只是首批接到特朗普信函的國家,接下來特朗普還會向全球其他國家發出更多的信函,然后再根據談判進程來制定對等的關稅稅率。
雖然特朗普政府堅信新的關稅會改變當前美國所面臨的貿易和經濟問題,但是美國國內不少政客學者都提出了反對意見,坦言這樣做只會讓結果更糟糕。一方面特朗普這次延長談判時間對于最后的磋商并沒有任何實際意義,該加征的關稅一個數字都不會改變。另一方面特朗普試圖通過施壓各國來減少他們與中國的貿易合作,這會直接影響到后續中美的貿易談判,不利于美國經濟的重振。更重要的是,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對其他國家所產生的影響不容小覷。以越南為例,雖然美國已經成為了越南最大的單一出口市場,出口總額達到了越南GDP的30%,但要知道中國是越南最大的進口國,大量核心原材料與零部件都需要從中國進口,從而維持越南國內企業的生產制造。換句話說,越南不敢得罪美國,同樣也不敢得罪中國。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確保收到信函的亞太國家在最后期限內答應美國的要求,美國務卿魯比奧也將在近期訪問馬來西亞,期間他除了參加亞細安外長會外,還會與同樣出席會議的中國外長王毅、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會晤交流。考慮到美財長貝森特曾公開呼吁,稱希望可以盡快與中國進行第三輪談判,所以不出意外的話,這次中美外長的會面也將會是一次談判桌上的交鋒。而這對于有著豐富外交經驗的王毅外長來說,并沒有什么太大的問題。相信王毅外長在面對魯比奧時,將會更好的維護中方的核心利益。不過,相較于王毅外長與魯比奧即將進行的正面交鋒,外界還是更關注美國國防部對中國名稱的改變。近期,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斯表示,五角大樓將禁止向“外國對手”出售位于美國軍事基地附近的農地。
這里所提到的“外國對手”其實就是指中國。目前,中國在美國擁有超過11萬公頃的農業用地,在外國持有者名單中排第20名。按照五角大樓的說法,這些外國持有者購買美國田地很可能會對美國的利益和國家安全造成“嚴重威脅”,所以美方不僅全面封殺中國購買農地,而且還計劃“收回中國和其他外國對手已經購買的農地”。通過這一表述可以看出,特朗普政府在上臺后對華政策的新調整。至于美國為什么會改變對華稱呼,可能有以下兩個因素:第一,面對國內經濟壓力和國際局勢的不確定性,需要對華保持強硬措辭,鞏固自己的民調支持率。第二,中美即將展開第三輪的貿易談判,通過彰顯強硬立場的情況,為談判爭取更多籌碼。但美國也應該清楚中美分則兩弊合則兩利的這個道理,雙方更加需要找到一個平衡點,避免出現新的對抗沖突,確保全球政經局勢的穩定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