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一則關于合肥某男子在理發店消費430萬元的消息引發了廣泛關注。
盡管金額巨大,但這種行為本應屬于個人自由范疇。然而,在接受服務不久后,該男子感到身體出現異常反應,隨即要求商家退還剩余費用,卻遭到拒絕。
這起事件背后究竟隱藏著怎樣的真相?是否存在其他未被披露的細節?讓我們一起深入了解。
文中所述內容均有可靠信息來源支撐,相關資料將在文末列出。
充值430萬元無法退款
據合肥程先生講述,他近期在一家美發機構陸續投入了高達430萬元用于購買特定服務項目。然而在接受這些療程之后,他的健康狀況開始惡化,不僅頻繁腹瀉,連皮膚上的傷口也遲遲未能恢復。
究竟是哪些項目促使程先生做出如此巨額支出?當看到具體服務清單時,編輯也感到震驚不已。
據了解,程先生所參與的服務僅包含三項:每次約需30萬元的腸道清潔療法、通過穿刺方式進行的血液釋放治療以及單次收費上千元的身體濕氣排解按摩。
從提供的會員賬單來看,他曾創下一天內支出38.8萬元的記錄,截至2025年三月,賬戶余額仍剩170萬元。
在接受上述服務后不久,程先生便出現了明顯的身體不適癥狀,于是前往門店請求退還尚未使用的資金,但未能如愿。
此外,程先生指出該企業的營業執照上明確標注經營范圍僅為剪發服務,并不具備任何醫療保健類別的執業許可,更無《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
基于此,他認為該場所存在未經批準擅自開展醫療服務的行為,涉嫌欺騙顧客獲取非法收益。
雖然我們對程先生的經歷表示同情,但也產生了諸多疑問。畢竟一次療程就要花費三十萬元,究竟是什么因素讓他愿意持續投入如此巨資?難道從未產生過質疑嗎?
隨著輿論發酵,警方已介入調查此案,期待能夠給出一個公正合理的解釋。
營銷策略才是盈利關鍵
經過進一步了解,發現這家理發店主要依靠特殊的推銷方式獲利。工作人員首先以“家庭困難”、“需要靠業績維持生活”等理由博取客戶憐憫之心,懇求其增加消費。
同時,美容顧問也在旁附和稱只有客戶充值她們才能獲得獎金提成,利用人際關系施壓促使其繼續投資。
筆者認為,盡管該機構確實缺乏合法的醫療資質,但對于反復遭遇此類誘導性銷售策略的情況,程先生是否真的毫無察覺?
在我看來,所謂的營銷手法其實并不復雜,主要是采取糾纏不休的方式勸說消費者下單,只要稍微堅定立場就能避免受騙。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這里所提供的養生護理價格遠超市場平均水平。“灌腸”這一常規醫院只需幾十至百元的操作,在此竟標價三十萬元一次,其中是否存在額外附加服務值得懷疑。
綜上所述,即便程先生可能存在判斷失誤的問題,但涉事商家同樣涉及違規操作,理應對造成的后果承擔責任,包括但不限于退還款項及賠償健康損害。
案例分析
實際上,這次事件反映出的不僅是單一消費者的權益受損問題,更是當前美容美體行業普遍存在的亂象。
許多店鋪打著維護健康與美麗形象的旗號,實則從事未經授權的醫學實踐活動。
他們利用人們對美好外表與良好體質的向往心理,配合甜言蜜語與持久攻勢,使大量人群陷入盲目信任狀態,心甘情愿地打開錢包,特別是老年群體或像程先生這樣性格溫和、容易受到情感操控的人更容易成為目標對象。
編輯注意到,類似情況在美發美容領域屢見不鮮。很多看似正規的企業背后藏著不可告人的秘密。
它們往往過度渲染產品效果甚至編造虛假療效,誘使顧客進行高額采購。
有些企業還會采用會員積分制度或者預付優惠方案吸引用戶追加投資,一旦發現問題試圖撤回資金時,則面臨各種阻礙。
更加令人擔憂的是,這些地方通常缺少必要的醫護資格認證,從業人員也沒有接受過專業訓練,卻敢于實施諸如針灸放血、腸胃沖洗等具有風險性的醫療程序,這對公眾身體健康構成了極大威脅,同時也破壞了正常的商業秩序。
筆者建議,監管機構應加強對該領域的審查力度,嚴格核實各商戶的從業許可,徹底鏟除非法行醫土壤。
另一方面,廣大消費者也要提升自我保護意識,學會辨別真偽,面對商家宣傳時保持清醒頭腦,切勿輕信所謂神奇功效。
請牢記,在進行大額交易之前務必認真核查對方資質信譽,防止落入騙局,唯有如此方能有效預防同類事件重演,切實保障自身合法權益。
信息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