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由新能源掀起的汽車重塑革命中,吉利汽車雖然不比亞迪這樣的首發者,但絕對也是長期紅利的收割者。
據乘聯分會日前披露的零售數據,上半年銷量排名前十的企業中,除去比亞迪(161萬輛)外,吉利是唯二零售銷量超過百萬輛的汽車勢力,銷量達122.6萬輛,超越一汽大眾、長安、奇瑞等。
公司發布的最新經營數據也顯示,1-6月已累計實現銷量140.9萬輛,同比增長47.4%。
且官方積極的態度更是進一步預示著樂觀期待值仍可延續。
公告顯示,基于上半年公司已完成原全年目標的52.0%,集團管理層決定將銷量目標上調至300萬輛,上調幅度約為10.7%,新增量接近零跑2024年全年銷量(29.4萬輛)。
此外,批量新車型的即將上線也是其信心大增背后的底氣。2025年全年吉利計劃上市10款全新車型,目前已上市其中3款,下半年或將有7款全新車型上市。
47%增速解構:新能源與出海雙輪驅動的進化之路
未經審核的銷量數據報告顯示,吉利汽車上半年實現的140.9萬輛銷量中,涵蓋吉利、領克、極氪三大品牌的新能源車業務依舊是其增長核心引擎,上半年銷量高達72.52萬輛,同比暴漲126%。
其中,6月實現新能源車銷量為12.2萬輛,同比增長85.5%,環比增速有所放緩,為-11.3%,新能源車銷量占比達51.8%,同比提升12.1pct,顯示其顯著的電動化轉型成果。
分品牌來看,進一步整合的核心主品牌——吉利表現最佳,6月銷量同比大增58.8%、環比增2.3%至19.3萬輛,其中又以銀河表現最佳,銷量激增464.8%,至9.0萬輛;至于領克、極氪銷量則一增一減,同比分別增7.7%、減了-16.9%,很顯然,此前的品牌整合以及市場回籠對于極氪短期還是造成了一定負面沖擊
出口則是吉利汽車繼續展現中高雙位數增長爆發的另一重驅動力。6月,其出海銷量環比大幅提升,6月出口4.0萬輛,同比+13.2%,環比+33.3%。
事實上,這兩重驅動力與當前整個行業大勢高度同步。
站在行業的維度,盡管新能源車滲透率確實已經越過增長的最高拐點,汽車需求市場的增長驅動力不可避免在放緩,但整體仍在延續向好態勢。
據乘聯分會公布的零售數據,6月全國乘用車市場零售208.4萬輛,同比升18.1%,月環比升7.6%;今年上半年乘用車零售累計1090.1萬輛,同比升10.8%。
其中,新能源乘用車延續增勢,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滲透率達到50.1%;其中6月新能源車零售銷量111.1萬輛,同比升29.7%,月環比升8.2%,新能源滲透率53.3%,月環比升0.4個百分點,達年內新高。
乘用車出口放緩,上半年乘用車出口248萬輛,同比升6.8%,但其中新能源車出口仍維持較好增勢,6月新能源車占出口總量的41.1%,較同期增加17個百分點。
而這背后,雖然行業分化態勢持續加劇,但以比亞迪、吉利為代表的自主品牌上半年良好的的整體表現助推力產業的結構性增長。
乘聯分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不同類型企業呈現出梯隊增長特征,傳統車企中,以比亞迪、吉利、長安為代表的企業在新能源車領域增長強勁,且在海外市場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新勢力陣營則呈現分層態勢,早期表現突出的理想等較為穩健,而小鵬、零跑憑借純電動技術突破與智能化升級,成為快速增長的新勢力;而以華為、問界、小米為代表的科技企業跨界入場,形成了第三波增長動力。
“整體而言,自主品牌在技術創新、海外市場拓展、國內高端化突破及電動化全面推進等方面,均收獲了顯著成果。”
目標上調至300萬的背后:極氪整合與產品矩陣的戰略共振
對于吉利這一份經營數據,交銀國際發表報告解讀稱,近日中國內地部分城市宣布暫停汽車置換更新補貼申請,新一波資金的批轉仍需一定時間,消費者觀望情緒提升。考慮到去年7月在以舊換新助力下車市逐步恢復,高基數下交銀國際預計7月車市增長平穩。
但該行仍直言看好吉利汽車私有化極氪后推動內部資源整合。
德意志銀行研究部分析師也認為,在經歷了表現強勁的上半年之后,吉利已將其全年銷量預期上調11%至300萬輛,認為吉利汽車2025年的收入和凈利潤可能會好于此前預估。
與之相應的,該行基于下半年將推出新產品、庫存水平低以及下半年需求提前釋放等原因,將其2025年收入和凈利潤預測分別上調0.4%和2.4%,相信吉利有能力實現新的年銷量目標。
2025年第一季度良好的財報似乎也在有力說明可以繼續相信吉利接下的增長:實現營業收入725億元,同比增長25%;歸母凈利潤56.7億元,同比增長264%,盈利能力顯著提升。
隨著新能源盈利能力的改善及規模效應釋放,第一季度吉利汽車毛利總額大幅提升至114億元,毛利率達15.8%。反過來。盈利的增長又將在長期中使得吉利汽車有更充足的資金投入到研發、生產以及市場拓展等方面,從而形成良性循環。
為此,公司選擇乘勢而上,上調2025年銷量目標至300萬輛,彰顯信心。
究其信心持續高漲的背后,核心底氣在于明確且具有前瞻性的戰略規劃——《臺州宣言》以及 “智能吉利 2025” 戰略成為其發展的重要指引。
在品牌梳理、整合方面,對旗下吉利、吉利銀河、領克、極氪四大品牌的定位進行了梳理與區隔。吉利品牌繼續深耕大眾市場,以豐富的產品線滿足不同消費者的日常出行需求;吉利銀河專注于主流新能源市場,憑借高性價比的新能源車型迅速打開市場;領克則以年輕、時尚、運動的品牌形象,吸引追求個性的消費者群體;極氪定位豪華純電,致力于在高端新能源市場樹立標桿。
通過這樣清晰的品牌定位,四大品牌各自發力,覆蓋從大眾到豪華,從燃油到純電、插混、增程等全品類市場,形成集團軍作戰的合力。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月,極氪完成對領克 51% 股權的收購,二者共享浩瀚智駕系統,不論兩者的定位依然很清晰,前者主攻高端純電,后者聚焦混動與性能市場。
在供應鏈管理上,四大品牌整合資源,共同與寧德時代、億咖通等優質供應商建立長期穩定合作關系,通過大規模采購降低成本;制造端共享 SEA 浩瀚架構、GEA 全球新能源架構等先進技術,提升生產效率。
渠道方面,吉利銀河已建成超千家獨立門店,極氪通過 “直營 + 授權” 模式覆蓋全球市場。
在技術創新領域,吉利汽車同樣成果斐然。在智能駕駛方面,已完成了全域 AI 智能化布局。例如,7 月 4 日亮相的領克 10 EM-P,全系標配激光雷達與智能四驅系統,搭載英偉達 Thor 芯片,擁有 700TOPS 算力,配合千里浩瀚 H7 智能輔助駕駛系統,可以實現全場景高階智能輔助駕駛。
此外,還通過星睿智算中心(算力 23.5EFLOPS)、星睿大模型等技術,實現從研發到售后的全鏈路智能化;千里浩瀚 H7 系統已在銀河星耀 8 等車型上量產,支持高速 NOA、城市通勤 NOA 等功能。
在新能源技術研發上,盾金磚電池整合自研電芯與安全系統,支持 800V 快充,已搭載于極氪 001 FR 等車型;同時,在混動技術方面持續突破,雷神 AI 電混 2.0 系統熱效率達 47.26%,支持插混、增程等多路線,應用于銀河 L7、星耀 8 等車型,也為消費者提供更多元化的動力選擇。這些技術創新成果,不僅提升了產品競爭力,也為吉利汽車的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自主陣營的分化與洗牌
站在行業的大舞臺上,2025 年上半年車市呈現出復雜多變的態勢。
乘聯會數據顯示,上半年自主品牌市占率突破64%,同比增長 7.5 個百分點,創歷史新高。但內部呈現明顯分化:比亞迪、吉利、長安組成"鐵三角",市占率合計達41%;而尾部車企生存空間持續壓縮,上半年已有17個品牌月銷不足千輛。
這種分化在新能源賽道尤為明顯:零跑以155.7%增速反超理想,鴻蒙智行借勢華為生態異軍突起,傳統車企轉型速度決定市場地位。吉利通過"多品牌矩陣+全價位覆蓋"策略,旗下多個品牌形成差異化競爭,可以說,吉利47%的增速放在行業坐標系中更具啟示意義。
而行業洗牌加速倒逼企業進一步多元化轉型。崔東樹指出,未來三年將是中國車市"淘汰賽"關鍵期。吉利通過曹操出行布局Robotaxi賽道,這種生態化布局已領先大部分同業1個身位。
此外,崔東樹也警示,2025年7月共有23個工作日,生產銷售時間相對充裕。隨著車市增長的結構性分化,部分企業傳統燃油車產能充裕,燃油車市場萎縮壓力下的去庫存特征明顯,預計休高溫假的時間較長,7月車市進入休整期。
“當前市場競爭已進入“白熱化”階段,盡管正常競爭有助于行業升級,但“內卷”下的生存壓力不容忽視,部分企業銷量下滑,甚至面臨邊緣化或被淘汰的風險。“
未來,企業若想實現可持續發展,必然需要在規模化基礎上構建差異化競爭力,避免陷入同質化競爭。
只有兼顧技術、成本、規模與用戶需求,才能在行業洗牌中站穩腳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