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朋友遇到挫折,我們可以很好地安慰他們;可有時,自己有了同樣的遭遇,卻很難像開導他人那樣開導自己,甚至深深地陷入負面情緒之中。這究竟是為什么呢?
倒計時
案 例
小葉是學校里的班干部,在老師和家人的教導下,她從小便樂于幫助周圍的朋友,每當他們遇到生活和學習上的難題時,小葉總能貼心地予以鼓勵。然而,小葉對于自己所經歷的挫折卻總是耿耿于懷、難以放下,時常會因此飽受困擾。明明能夠很好地開解身邊的同學,為什么在面對自己時,小葉卻無法鼓勵自己呢?
開放地關懷自己
一些人會經歷小葉這樣的情況:在身邊朋友出現困境時總能及時給予鼓勵,卻不懂得如何將這種力量運用到自己身上。這是因為,他們缺乏對于自我關懷這一能力的認知和運用。自我關懷具體是指個體在面對生活中的逆境和挑戰時,能夠正向體察自身的感受和想法,以開放的態度關懷自己,理解自己并不是在獨自遭受挫折。
對于自我關懷的誤解
在對自我關懷的內涵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我們還需要認識到,自我關懷容易與其他相關概念混淆,這會使我們誤解自我關懷的本義。從以下幾點誤區的分析中,我們可以更深入地認識自我關懷:
自我關懷不同于自憐自艾。自我關懷是對自我內部狀態的關照,因此,有的人會將自我關懷視為我們不夠堅強的體現。其實,自我關懷拒斥讓自身沉湎于自憐,反而強調了對于消極狀態的客觀覺察,通過充分體會和接納來幫助我們提升對困境的理解。當我們具備了對于各類困難客觀而全面的認知,就會減少對自身無益的抱怨與難過。
自我關懷不會使你更脆弱。談及自我關懷,一些人會認為這是一種相對“柔弱”的舉措,從而擔心此類做法會顯得自己很脆弱。這種誤區忽視了自我關懷背后蘊含的對于自我和普遍人性的體察,事實上,這需要付出很多堅韌的努力。擁有自我關懷的能力,反而會讓我們擁有自我療愈的強大源泉,從而更加理性地應對未來的挑戰。
自我關懷不是一種對自我的放縱。還有一些對于自我關懷的誤解,會覺得自我關懷可能會造成對自我的放縱,讓自己難以嘗試具有挑戰性的任務。然而,相關研究表明,與沒有善于向自身表達善意的個體相比,能夠更好地善待和理解自己的人,會在做錯了事情之后更加努力地改正。也就是說,善于自我關懷的人,面對生活與學業上的挑戰時,會更加有效地給予自己支持,而非對自我的打擊。
如何提升我們自我關懷的能力
我們可以通過實踐性的舉措來幫助提升自我關懷的能力。
首先,可以嘗試勇敢地表達自己真切的感受
很多青少年在當下所處的成長階段,會將討論自己負面情緒視為一件不夠“酷”的事情。但其實,能夠坦然正視、表達自己的感受,需要經過一個充滿挑戰的成長歷程。刻意不去表達,反而可能使我們的感受出現偏差與異化。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感覺用直接說出口的表達方式會有些害羞,那不妨嘗試在心中冥想默念,或者嘗試給自己寫信等其他的表達方式,來練習對于自身的體察。
其次,我們要勇于主動與身邊的他人建立連接
在自我關懷的理念中,強調對普遍人性的理解、善意的表達等,這些內容無不反映出,自我關懷需要在人際關系中得到建構。當我們在家庭與學校的日常生活中遇到困難時,要主動同身邊的家人、老師和同伴交流自身的感受,有選擇性地采納和吸收他人在處理此類事情時積極正向的經驗,并運用于自身。
正如自我關懷理論的開拓者克里斯廷·內夫所言,每個人都有搞砸的時候,我們需要做的是善待自己。遇到挫折的時候,記得想起,我們每個人就是自己最好的朋友。請給這位“朋友”給予最大的善意,仔細聆聽“他”的感受,再給“他”一個擁抱吧。
責任編輯|趙青云
運營編輯|趙青云 張欣瑤(實習)
質量審核 | 王維嘉 李雅欣
圖文來源 | 《知識就是力量》雜志《自我關懷:疏導自己的力量》,撰文/賈昊宇(浙江外國語學院教育學院),原文有刪改,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知識就是力量
現訂購2025年
定價360元
把一整年的知識抱回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