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藍字| 關注我們
7月8日,記者走進上里鎮六家村的雅安川椒雅味食品有限公司,一股濃郁的辣香與蒸騰的熱氣撲面而來。車間里兩條生產線正有序運轉,煉油鍋里滾燙的菜籽油澆在辣椒碎上,滋滋作響,辛香四溢。烘炒鍋中的辣椒粒被不斷翻炒,噼啪作響,散發出焦香。熱油與辣椒混合的辛香彌漫車間。緊鄰烘炒區,剛出鍋的辣椒被工人攤開晾涼,隨后舂搗、過篩,制成酥脆噴香的成品辣椒面。
這座繁忙的調味品加工廠,由一座廢棄村小校舍改造而成。241.8萬元鄉村振興銜接資金的精準投入,讓四家村與六家村聯手盤活的舊校舍煥發新生,成為激活村集體經濟的“火種”。
“這一鍋能炒100斤干辣椒,目前日產量達500斤!” 看著繁忙的生產景象,上里鎮六家村副主任劉宇介紹道。這份火紅的產業,正轉化為村民實實在在的收入。
“保底+分紅”,村民腰包鼓起來
如何讓產業發展的紅利真正裝進村民口袋?六家村村集體創新實施的聯農帶農機制,給出了清晰路徑——其核心在于 “保底收益+村集體分紅二次分配” 的雙重保障模式。
這一機制確保了村民的穩定就業收入:在廠務工的村民均獲得了一份穩定的保底工資。與此同時,村集體通過“產銷掛鉤”政策實現了增收:工廠每生產一瓶辣椒油或相關制品,村集體即可獲得5毛錢的直接分紅。這筆持續注入村集體經濟的資金,將在年底進行二次分配。
村民盧全貞就是工廠就業的受益者。在辣椒攤涼區忙碌的她感慨道:“三個月掙了快8000元,抵得上過去大半年!”過去守著田地年收入僅萬元左右,經過廠里培訓,如今在家門口穩定上崗,技術日益嫻熟的她,收入和生活都有了顯著改善。
電商賦能,小辣椒闖出大市場
生產熱火朝天,銷售也緊鑼密鼓地跟進。工廠以辣椒油、辣椒面為主打產品,并承接代工業務。其銷售網絡覆蓋“線上平臺店鋪+線下商超+團購活動”等多種渠道。作為線上銷售的新嘗試,設在廠房四樓的直播間也正在探索實踐中。
“試運行才幾個月,銷售額已經突破40萬!” 談到銷售業績,劉宇興奮地向記者說道。
這股線上銷售的活力,還得到了青春力量的加持。雨城區團委將這里設為助農實踐點,推薦西南石油大學等高校的大學生前來開展直播實踐。大學生們在鏡頭前生動講述樓下車間的匠心工藝和村民增收故事,熱情推介“六家村味道”。這種由團委不定期組織大學生前來實踐的方式,持續為產品外銷注入著新鮮活力。線上線下、傳統與新興渠道共同發力,正將“六家村味道”送往全國各地。
從車間到田間,產業鏈條向下扎根
為了解決調料加工廠的原料需求,同時帶動更多周邊村民增收致富,火紅產業的規劃,正從廠房向田間延伸。在上里鎮政府的指導下,六家村將與周邊9個村共同打造辣椒種植基地,旨在夯實原料基礎、惠及更多村民、拓寬增收渠道。
根據規劃,未來將由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統一向參與農戶發放辣椒種苗;黨員干部帶頭組建技術幫扶小組,并擬邀請農技專家提供全程種植指導。辣椒豐收后,六家村的調料加工廠將按照市場價格收購,著力打造完整的“種植-加工-銷售”一體化鏈條。這一計劃實施后,預計每畝可為種植戶帶來約2000元的增收,致力實現“村強”與“民富”的雙贏目標。
記者手記
一鍋鍋翻滾的辣椒,炒熱了一個富民產業;一座廢棄的舊校舍,激活了一片充滿希望的鄉土。當現代生產線的效率與傳統香辣滋味在六家村完美交融,鄉村振興的道路,也因這份蓬勃的產業生機,愈發生機盎然,滋味綿長。
▌記者:楊洋、胡月
▌編輯:楊洋
▌責編:陳澤睿
▌審核:徐召紅
掃一掃下方二維碼 ,了解更多有關雨城的信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