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俊曄最近在社交平臺上發了一條動態,說自己特別想兩個孩子,恨不得現在就飛過去看看他們。
這條消息一出,評論區直接炸了鍋,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你也好意思說這句話?
這話說得輕巧,可你這些年在哪呢?
說實話,很多網友對具俊曄這個“突然想念”的說法都挺反感的。
不是說不能表達思念之情,但關鍵是你有沒有資格說這話。
這么多年,孩子生病住院的時候你在哪?家長會通知發到群里,你有沒有回過一句“我來”?
孩子第一次表演節目、第一次領獎狀,這些重要時刻你出現過嗎?
大家覺得,他現在跳出來講這種話,更像是在蹭熱度,打著親情的名義博取關注,說白了就是在立人設。
汪小菲倒是沒藏著掖著,直接站出來懟了一句:“你說你想孩子?那你之前都在干嘛?”這話雖然聽著有點沖,但句句是實情。
汪小菲平時說話確實不怎么講究方式方法,甚至有時候還喜歡在微博上“開麥”,但他有一樣好處,從不缺席孩子的成長。
不管是半夜發燒送醫院,還是學校有活動要家長到場,他基本都能到場。
接送上下學、輔導作業、陪孩子看病、處理學校的突發情況……該有的他一樣都沒落下。
有網友就說:“人家嘴上不甜,但行動最誠實。”
說到房子的事兒,那就更復雜了。
臺北那套豪宅原本是汪小菲買的,首付兩億多臺幣,每個月還要還83萬,全是他一個人扛下來的。
離婚之后,大S帶著孩子住進去了,后來孩子們搬出來了,房子卻一直留給了她和具俊曄。
但最近汪小菲干脆利落地宣布斷供,理由也很簡單,看不下去了。
他說自己已經做了太多不該做的事兒,也該停一停了。
這一招直接戳中了對方的軟肋,也讓外界看清了一個事實:汪小菲或許脾氣不好,但在養孩子這件事上,他比誰都認真。
S家這邊的情況也不太妙。
S媽最近急得團團轉,因為聯系不上汪小菲,居然跑去汪家找保姆幫忙傳話。
這操作也是讓人無語。更離譜的是,她還搞了個AI合成視頻,里面說“我女兒回來了”,結果被網友集體批評是在消費大S的離世。
很多人都覺得,不管出于什么目的,用AI做這種內容都不合適,尤其還牽扯到剛去世不久的親人。
這也讓S家的形象雪上加霜,輿論風評直線下滑。
目前孩子們的狀態還算穩定,已經搬到汪小菲在臺北租的新房子里,由馬筱梅親自照顧。
看得出來,筱梅對孩子的事兒特別上心,生活起居安排得井井有條。
孩子在學校的表現也不錯,情緒也沒有受到太大影響。
對于他們來說,可能并不太理解大人之間的恩怨糾葛,但他們能感受到身邊環境的變化。
至少現在的生活節奏正常,有人陪伴,有人關心,這才是最重要的。
再來看看具俊曄,除了在網上喊兩句“我想孩子”,好像也沒見他干點實事。
前陣子他還跟著小S跑韓國去了,說是籌備一個“紀念雕像”,打算明年建好。
網友一聽就樂了,說你這不是搞個紀念工程嘛,現實問題還沒解決呢,先整這些虛頭巴腦的東西?
有人說他這是在借大S的熱度繼續維持自己的存在感,也有人說他是想通過這種方式讓自己看起來像個“深情男人”。
但問題是,這種行為真的有用嗎?公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光靠表面功夫,沒人會真正買賬。
其實從整個事件來看,最受傷的還是孩子。
他們現在正處于成長的關鍵期,需要的是穩定的家庭環境和持續的情感支持。
而不是今天這個站出來說“我想你們了”,明天那個又搞個紀念雕塑,后天再來個社交媒體發文。
孩子們不需要這些花里胡哨的表演,他們需要的是實實在在的陪伴和關愛。
具俊曄如果真想彌補過去的缺席,就應該拿出實際行動來。
比如主動溝通,爭取見面的機會;比如參與一些日常事務,哪怕只是打個電話問問近況也好。而不是每次都是在網絡上高調發聲,制造話題,把孩子當成自己刷存在感的工具。
這樣不僅幫不到孩子,反而會給他們造成更大的心理壓力。
至于S家這邊,現在的情況可以說是內外交困。
家里長輩頻頻出招,卻總讓人感覺方向不對,缺乏實際效果。
與其整天想著怎么跟汪小菲“硬碰硬”,不如多想想怎么給孩子提供一個更有安全感的成長環境。
否則,不管是誰贏了輿論戰,最后吃虧的還是孩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