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采購的稀土,難道被印度轉售給了歐美國家?
中方剛剛實施“稀土出口限制”,美國和歐盟就坐立不安,四處尋找可以替代中國的供應渠道。
出人意料的是,此時印度突然現身,從中國購入120噸稀土,隨即做起中間商賺取差價。
眼下印度自欺欺人地違規向西方市場輸送稀土牟利,以為能瞞天過海,但中國迅速采取措施予以“回擊”。
這一次,印度的小算盤還能奏效嗎?靠著投機取巧巴結歐美,印度最終真能獲得實際利益嗎?
?——【·印度“空手套白狼”的把戲·】——?
去年開春,一家印度公司主動聯系中方,提出進口120噸稀土的意向。為展現十足的誠意,這家公司還專門準備了多達30份詳盡文件。
這些材料中清楚說明了這批稀土的具體用途,表示將僅用于電動車電池與手機配件等民用產品制造。
同時鄭重承諾,不會將其用于軍事領域,也不會擅自出售給其他國家。
我國在審核相關手續后,確認文件齊全合規,便批準了這筆交易。
然而僅僅半年之后,情況急轉直下。中國通過稀土中特殊元素的精準標記追蹤,發現了異常。
原本約定用于民用目的的大部分稀土,并未按照協議進入印度新能源產業,反而悄然流入北方邦的軍工生產基地。
更嚴重的是,印度將部分稀土重新包裝并貼上新標簽,以三倍價格倒賣給歐美市場。單次交易就獲利千萬美元。
印度甚至企圖借機取代中國,成為歐美的“長期稀土供應商”,從而拉近與西方的關系。
在印度看來,中國仿佛是一個任人宰割的對象,想占便宜就占便宜,完全無視規則底線,一心只想謀取私利。
?——【·中國果斷出手,印度幻想破滅·】——?
不過中國并非軟弱可欺,在發現印度的非法操作后,立即部署了一系列應對舉措。
首先啟動了自主研發的稀土監管“利器”——動態閥門系統。
這套系統如同對稀土貿易進行全天候監控,從裝船、運輸、卸貨到最終使用,全程透明化管理。
一旦發現問題,系統會立刻發出預警,使違規行為無處遁形。
緊接著,中國宣布新規:今后凡是印度用于軍事用途的稀土申請,一律不予受理。
此舉直接打擊印度核心命脈,使其重點發展的“無畏”導彈與“蒼鷺”無人機生產線陷入停滯。后續武器研發項目也因稀土短缺被迫擱置。
至于那些帶頭搞貓膩、靠違法操作牟利的印度企業,則被中國列入“禁售名單”,徹底失去與中國合作的機會。
印度政府頓時亂了陣腳,精心策劃的布局全部落空,卻又不甘心就此作罷。
于是又提出投入五百億盧比發展本國稀土產業,并揚言要在三年內實現對中國稀土的全面替代。
然而計劃啟動不久后便暴露出問題,其生產的稀土純度只能達到82%,而高端芯片、戰斗機等高科技設備所需的純度遠高于此。
歐美各國見狀紛紛撤資,曾經有意與印度合作的日本也迅速與其劃清界限,印度再次淪為國際笑柄。
現實狠狠扇了印度一記耳光,迫使其正視現實,不得不重新尋求中國幫助,低聲下氣請求諒解。
不僅承諾賠償此前違約造成的損失,還再度保證未來進口稀土時將嚴格遵守所有規定,確保合法合規使用。
從這件事可以看出,中國在全球稀土市場的角色已經發生根本轉變。
中國已不再只是被動提供資源的一方,憑借完整的產業鏈條、領先的技術優勢以及對稀土資源的掌控能力,中國正在這一關鍵領域逐步建立行業規范。
信息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