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2日,虹口區人大常委會黨組審議通過《關于加強人大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基層實踐站規范建設的實施細則》,推動各街道工委以實踐站為紐帶,持續依托已有代表“家站點組”平臺,匯聚代表力量,精準對接群眾需求,在推動解決選區事、選民事上取得了一定成效。
今天一起來看
廣中路街道
如何講好
全過程人民民主的虹口故事
全過程人民民主在虹口⑦
在廣中路街道轄區內,上世紀80年代以前的老舊小區占比高達45%,居民住宅“老、小、密”特征顯著,通過舊區改造改善居住條件,是不少居民翹首以盼的事情。不過,舊區改造歷來被稱作“天下第一難”,難就難在訴求多元、眾口難調。如何破局?
廣中路街道以人大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基層實踐站為紐帶,將全過程人民民主理念貫穿舊改工作始終。一方面,暢通民意表達渠道。針對訴求多元、矛盾集中的特點,構建立體化的“1+3+25”民意收集網,廣泛聽取居民心聲。另一方面,街道創新建立起城市更新“民主議事會”制度,通過讓人大代表、居民代表、相關職能部門等共同參與,讓改造方案從過去的“政府定”變為現在“大家議”,為后續順利推進改造項目奠定民意基礎。
與此同時,在舊住房改造這場“攻堅戰”中,區人大廣中組的代表們也主動亮身份、扛責任。
翻開代表履職記錄,在區十七屆人大廣中組提出的78件建議中,涉及“美麗家園”“兩舊”改造的就有26件,占比超過三分之一。特別是在面對轄區內2.59萬平方米不成套職工住宅改造的突出難題時,代表們持續發聲、接力呼吁,成為一個又一個項目最終被納入改造計劃的強勁動力。
復雜的家庭矛盾、鄰里間的利益糾葛……對于這些常常出現在舊改工作中的“攔路虎”,代表們則發揮自身專業優勢,主動介入、積極履職,化身為調解矛盾的“老娘舅”。比如,在一次舊改征收過程中,出現了部分居民溝通不暢的問題。為了打破僵局,多名來自居民區、業委會的人大代表通過其親屬等多方渠道,與居民反復溝通協調,了解情況、排憂解難,最終成功化解了這部分居民的心結,讓舊改工作得以順利推進。
征程未有窮期。目前在廣中路街道區域內,仍有一些私房、小梁薄板及不成套房屋亟待改造。下一步,街道將不斷深化全過程人民民主理念在城市更新領域中的實踐探索,通過發動人大代表等多方力量,讓更多居民的“宜居夢”照進現實,為打造具有標桿意義的“人民城市”貢獻人大智慧和力量。
記者:孫潔靜
圖片:區人大廣中路街道工委
編輯:孫潔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