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之名》終于大結局,憋屈到最后一秒。查到最后洪亮發現全家都是狼,萬海也死得莫名其妙,還因為爛尾上了熱搜。
導演發微博承認不足,說演員選擇失誤正在反省中,這是在說誰呢?
劇爛尾編劇導演鍋更大,但剛開播時張譯演的檢察官就不是 所有人 買賬, 有 觀眾 說 張譯怎么又來查案,有點膩了。
《 狂飆》 才 播出 2 年 , 按理說 “ 安欣” 這個 角色 紅利期 還 沒過 ,怎么演員就被說膩了 ?
為什么有些演員演了好角色就像拿了“免死金牌”,能被觀眾反復寬容,但有些人就沒那么幸運?
好角色=演員免死金牌?
所謂“免死金牌”,說的是演員在不踩紅線的前提下,不管角色和劇多爛,甚至演員本人多不思進取,但想起他演過的某個角色,觀眾還是會寬容。
遭遇負面和爭議時,對個人事業影響也沒那么大,能夠“免死”。
這種“免死金牌”效應有時是角色太好光環強,有時是戳中集體記憶,具有情懷殺。
張譯在《狂飆》中演的安欣,從青年警察到白發刑警,十年追兇一無所有,也要把高啟強抓捕歸案。
但他的“正義信仰”成為符號,只顧追兇連家都不回,被過度神化,缺少復雜性,離人太遠,很難給觀眾留下長期回味空間。
而張譯這幾年出圈的角色不是警察,就是檢察官。一直混法制圈,很難突破,同質化角色讓人審美疲勞,以致紅利期短。
張譯自己也察覺到了,今年4月拿華表獎時,他說“這些年集中上映了一批作品,太密了”,“很擔心自己煩自己”,希望能停下來,扎根生活。
同是中生代,張譯為同質化角色宣布暫時息影,沙溢卻有了“免死金牌”。
《武林外傳》的白展堂,讓他從“不入流”的情景喜劇演員躍升為主流正劇/喜劇演員,這波紅利貨真價實吃了20年。
沙溢在白展堂之后沒演什么出圈主角,鑲邊綠葉更多,反而在綜藝圈風生水起,一會去“奔跑”,一會說“你好”。
這幾年減肥后觀眾緣更好,偶爾在綜藝上笑得太開心,還是被人說“像老白”。
和追兇孤勇者安欣相比,白展堂接地氣得多。
他日常膽小但關鍵時刻會挺身而出,明明是盜圣卻甘愿躺平當小跑堂,心愿是漲工錢,偶爾摸魚偷懶,愛好嗑瓜子,有幾個沒正經但真心的朋友和因為自卑而不敢說出口的愛人,幾乎每個點都能戳中觀眾。
情景喜劇有陪伴感和超長尾效應,是不少人日常的飯搭子,每隔一陣還能收到他的表情包,與角色真實感相輔相成。
沙溢本人和白展堂適配度高,開口自帶幽默感,在真人秀里更有發揮空間,仿佛老白本人魂穿節目現場,理所當然被喜歡。
白展堂是沙溢的起點,但沙溢讓白展堂成了永恒。
年輕小生也有人拿下“免死金牌”,是張晚意演的陳延年。
陳延年有人物原型,是陳獨秀長子,《覺醒年代》刻畫了他從學生運動領袖成長為革命斗士。
劇里他英勇就義前“寧死不跪”也是真事,整場戲氛圍渲染得很好,鏡頭在他沾滿鮮血的雙腳和眼神堅韌的表情中來回切換,看得人心里一直揪著。
戰損版回眸一笑也成了演技教科書,前幾天是陳延年犧牲98年紀念日,還有人拿出來回味。
張晚意與角色是相互成就,他后來升番在《父輩的榮耀》里演男主,導演說就是因為陳延年才選中他。
一般正劇演員很難轉流量,但張晚意也演上了古偶。他的古偶男主初體驗是《長相思》的玱玹,為了“帝王霸業”放棄愛情,全程陰暗爬行,并不討喜,他也硬是靠“正劇演技”盤活了。
最近張晚意的作品也重復,從《柳舟記》“淮陽王崔行舟”,到《似錦》“七皇子郁錦”,都沒跳出“玱玹”模板,但還是有人說,因為陳延年永遠對他有濾鏡。
陳延年的紅利能讓張晚意吃一陣子,但31歲的張晚意未來路還很長,這塊“免死金牌”能用多久,用到什么時候,也真不好說。
“免死金牌”能用多少年?
內娛也有手握“免死金牌”但把自己玩沒了的例子,比如張翰。《一起來看流星雨》曾讓他一炮而紅,成為初代頂流,也是初代霸總。
雖然這部劇給觀眾帶來“美特斯邦威級別的震撼”,但畢竟創造了收視神話,也為張翰爭取不少資源。
他也因此摘不掉“霸總”帽子,從《剩女的代價》中皇海盛世集團繼承人,到《杉杉來了》風騰公司總裁,張翰對這類角色總樂此不疲。
這中間他曾試圖轉型,2017年《戰狼2》中的硬漢觀感不錯。壞就壞在他最終還是逃不過對“霸總”的癡迷,兜兜轉轉又走回這條鋼絲上。
2021年的《若你安好便是晴天》,張翰又演總經理,已經讓人難以忍受了。
果真就在下一年,《東八區的先生們》播出,這部劇是油到路過的蒼蠅都會腳滑。
而張翰不但以38歲的年紀出演高中生,演個工程師也是揮之不去的霸總味兒,播出幾集后被緊急叫停。
這部劇之后張翰幾乎徹底沉寂,連微博都停更了,直到今年才又有動靜。
“慕容云海”這塊“免死金牌”讓張翰蹦跶了十來年,但他還是“死于”演員的不思進取和自以為是。
張翰沒有意識到的是,當年慕容云海的走紅和時代特性有關,上一個傳播時代是電視上播什么我們就只能看什么,輿論反饋不是特別直接和公開。
到了輿論去中心化的時代,裸泳的人就出現了。
胡歌是張翰的對照組,同樣年少成名,因為《仙劍奇俠傳》的李逍遙一炮而紅,之后坐穩古裝第一小生,連續演了《天外飛仙》《仙劍奇俠傳3》,都是童年回憶級。
胡歌是徹底打破同質化標簽,闖入其他賽道并成功的演員。
當曾經同組的85花還演古偶,他憑諜戰劇《偽裝者》和權謀劇《瑯琊榜》轉型,能在主旋律《縣委大院》里演書記,又因為《繁花》小寶總拿了白玉蘭視帝,在大銀幕也有動靜。
胡歌不是沒有爭議,2017年留學三個月就回國,2018年力挺好友“東亞勁夫”,前陣子管“楠丁格爾”叫“先生”又讓大家回憶起他某些過時言論,連微博都掉粉了。
但不久前,胡歌還是進組搭檔楊紫的“動物保護劇”《生命樹》,可見這些爭議對他事業影響并不大。
“李逍遙”這塊“免死金牌”的使用期限長達二十年,還能讓胡歌免于爭議言論帶來的負面影響。
兩者比較,會發現“免死金牌”的使用期限,全在演員個人。
胡歌與張翰正相反,愿意扎根演技,突破自身局限,經營演員個人價值,才能在短期經得起“口碑爭議”和“人設崩塌”。
免死金牌真的存在嗎?
好角色帶來的“免死金牌效應”,對觀眾來說很主觀。演員是人不是人民幣,有人喜歡自然有人討厭,沒有誰會被永遠寬容。
內娛沒有誰能只憑一個角色順風順水一直走花路,互聯網時代風聲也緊,有點風吹草動總逃不過網友們放大鏡。
六小齡童演孫悟空都快成文化符號了,還是會因為“賣片”被質疑,又永遠有人會因為齊天大圣而留有余地。
所以,“免死金牌”真的存在嗎?
“免死金牌”的核心是觀眾對演員的寬容度,爭議和負面最能考驗這一點。
而觀眾反應很微妙,男演員總比女演員更容易被原諒。
前面說手握“免死金牌”的例子,我就發現能提到的女演員少,影視行業總歸以男性為主導,劇本大都男本位,真正有光環讓人回味無窮的女性角色本來就不多。
那些手拿免死金牌的女演員,遇到大風大浪,沒見誰真的“免死”。
同是《仙劍奇俠傳》劇組,胡歌的爭議被人選擇性遺忘,而劉亦菲參加提名晚宴卻缺席白玉蘭獎似乎很難被原諒。
私德問題更是緊張,李小璐演完《奮斗》風頭一時無兩,但“做頭發”后至今復出無望。
而陳赫被曝出軌后只道了個歉就迅速投入工作,好男人曾小賢的人設算徹底崩塌,《愛情公寓》還是拍到第五季,現在風聲漸漸平息,也會發微博和現任妻子秀恩愛了。
就算有“免死金牌”又如何,難逃現在輿論環境。
孫儷手握“甄嬛”這塊金字招牌,平時低調種花帶娃練瑜伽,前陣子也播了兩部新劇,但今年最大的新聞竟然是被曝全家移民?
逼得娘娘借由結婚紀念日說要跟鄧超“在上海慢慢變老”,風波才漸漸平息。
所以免死金牌其實不存在,是時代、環境和演員甚至資本給觀眾造就了“幻覺”。
當濾鏡的泡沫破滅,觀眾對演員因角色帶來的集體好感度會隨著時間被消磨,會因為爭議和負面被忘卻。
真正能夠“免死”的,永遠是演員的實力和修養,以及相應獲得的自身價值。
E姐結語:
能遇上好角色是演員的幸運,但有時候免死金牌也未必是優勢,它也是一把雙刃劍。
就像張譯這類演技扎實的戲骨,也會擔心角色同質化被貼標簽,好角色對演員固然有很大加成,但因為角色被固化而賽道變窄,反而未必是好事。
現在影視行業下行,能選擇的劇本本來就少,市場本位的創作風氣又意味著同質化的作品較多,演員轉型只會越來越困難。
免死金牌不是終點,應該是演員的起點。因為好角色被大家記住后,更應該不斷提升自己,拓寬演技邊界,下一個好角色出現時有能力接住,才是真正的立足之本。
這一點張譯確實做出了好的表率,因為除了某些天賦型選手,更多演員的表演技巧,都來自扎根真實的生活,以及過程中對于世界和人群的洞察。
當流量和榮譽紛紛涌來,選擇前進很重要,懂得如何后退,更重要。
今天的深夜話題是:
你覺得演員能有“免死金牌”嗎?
來評論區說說吧~
木蘭花謝,鴛鴦蝶飛:雪妮唐佳半世紀傳奇愛情的最后一幕
過氣流量“失業陣線聯盟”:胡一天們的再就業難題
-今天頭條の主筆-
你的小仙女E姐,站在新起點上的本可愛
值日生:菜籽 美術:樹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