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錄了一個EWC給重點俱樂部拍的宣傳片reaction。
在看了NAVI的片子《Built to Rise Again: The NAVI Story》之后有一種莫名的悲戚。
距離2022年俄烏從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地區開始蔓延至全境的沖突已經持續了超過3年。
最開始的時候,我們討論過s1mple披著烏克蘭國旗登場時體育和政治之間的關系,當時以為這會是一段短暫的沖突。
對于我們這些沒有受到實際影響的旁觀者來說,3年一晃而過,而作為像NAVI這樣身處漩渦中心的隊伍來說,這次EWC的片子,讓我們意識到了重建的艱辛。
之所以將NAVI在過去幾年里的動作描述成重建,是因為這支從2009年就開始在俄語觀眾社區成長起來的隊伍的粉絲,現在有很大一批因為戰爭和烏克蘭隊伍站在了對立面。
這是NAVI無法選擇的部分。而且當戰爭不斷地持續,面向烏克蘭本地的贊助商和玩家社區生態也受到了持續的沖擊,隊伍需要尋找自己新的價值點。
尤其是在2022年5月,他們因為Boombl4的不當表達下放他之后?;蛟S從那時起他們就做好了脫離俄語社區的爭端,在歐洲重新開始的決定。
當然,決心是一回事,而實踐又是另一回事。
這種系統性的重建從基輔搬到柏林開始,更重要的是2023年他們不僅需要花大力氣拓展在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分部,同時在傳統的項目上例如反恐精英,也要嘗試去俄語化。
2023年6月底,先后引進了來自立陶宛的jL、來自羅馬尼亞的iM和來自芬蘭的Aleksib。
從俄語隊轉為國際縱隊,看上去更像是戰術的需求,但本質上是俄語社區面臨的挑戰。
類似的轉變還發生在整個隊伍的運營策略上。在社交媒體上有更多的英文內容,同時也更貼近歐洲價值觀的表述。
更關心隊員們的業余生活,而不是更強烈的集體;更關注表達上的政治正確、平等和其他相關的命題,而不是像過去s1mple那樣張狂外放的狀態。
這些從細微處起,從獨聯體地區文化向歐洲地區文化的轉變,在NAVI身上仍然讓人有種違和感,當看完《Built to Rise Again: The NAVI Story》合上電腦的時候,文章開頭的悲戚又是如此明確。
這是另一種對“背井離鄉”的具象描摹。
不僅是某個人或者某群人位置上的遷移,是曾經在基輔的烏克蘭國家藝術宮舉辦頂級賽事、匯聚獨聯體地區眾多國家觀眾、萬人追捧的隊伍卻在戰爭的隱秘和更深層次的文化割裂下,在精神內核上只能選擇自我放逐,以期尋找新的市場和機會求活的過程。
電競已經是一個如此互聯網化、如此具備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媒介載體了,但我們仍然可以在NAVI身上感受到那種水土不服。
如今再看NAVI在EWC官宣合作伙伴計劃之后,自己拍攝發布的宣傳片,那個以盜夢空間為基底的故事,會有一種NAVI的CEO Yevhen Zolotarov對過去三年的艱難時光不真實感的呈現。
誰也希望一覺醒來,所有關于戰爭的傷痛都只是一場難熬的夢境,又或者說,當陷入戰爭不斷帶來沖擊的多重夢境中,也許沉湎于Limbo的狀態是唯一可以逃避的方式。
最終,夢還是要醒來,即便是電競,我們也無從逃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