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陽草洋排澇箱涵工程完工后,中山路全線貫通。
近日,備受市民關注的惠陽區草洋排澇(中山一路——淡澳河)雨水箱涵工程迎來關鍵里程碑——歷經近一年的緊張施工,該項目實現全線貫通并正式投入使用,恢復全線通車,為城市雨天出行安全與便利再添保障。
現場:通車準備有序,細節保障安全
7月6日,施工圍擋在工人們的協作下正被逐步拆除。隨著圍擋的拆除,往昔被遮擋的道路完整地展露在人們眼前。不遠處,路面標線施劃工作也在同步推進。施工人員身著反光背心,手持專業標線噴槍,在嶄新的柏油路面上精準作業。白色的熱熔標線漆在噴槍的噴涂下,均勻地附著在路面上,清晰的車道線、斑馬線逐漸成型,為道路通行規范了秩序。
為切實保障市民出行安全,道路放通后,施工單位立即啟動精細化收尾工作。針對局部因施工產生的坑洼、路面不平整等零星問題,將開展專項修復,確保路面恢復良好狀態。與此同時,惠陽區市政和代建事務中心也同步行動,對工程范圍外、非施工原因導致的道路附屬設施進行全面排查與修復,包括修補工程外道路坑洼、修剪行道樹枝葉等。通過這一系列全方位的舉措,全力保障道路的通行品質,為市民營造安全、舒適的出行環境。
攻堅:重點民生項目,破解排水難題
草洋片區曾是惠陽區內澇的“重災區”。每逢暴雨,承修三路、大華二路等道路積水嚴重,積水常常漫過路面,且久久難以消退。這不僅對市民的出行安全構成嚴重威脅,還直接影響到商鋪的正常經營和居民的居家生活,讓一些市民在汛期備受煎熬。
為破解這一民生痛點,惠陽區將草洋排澇工程列為重點民生項目。工程自 2024年7月破土動工,西起中山一路與承修三路交叉口,東至淡澳河,沿中山路鋪設了一條全長2.1公里的“地下動脈”。
項目施工過程中,面臨著諸多挑戰。其中,溝槽深度達5.2米是施工的一大難題。項目團隊憑借專業的技術和豐富的經驗,成功克服困難,采用2.5米×1.5米和3.5米×2.0米兩種規格的雨水箱涵,連接承修三路現狀雨水箱涵,并下穿人民路、開城大道等5條市政主次干道。這一設計如同為城市安裝了一條高效的“排水主動脈”,為解決城市內澇問題奠定了堅實基礎。
惠陽區市政和代建事務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工程的投用,將有力攻克草洋社區周邊的匯水排水瓶頸,顯著減輕汛期暴雨引發的城市內澇問題,切實改善周邊片區的內澇和積水狀況。這不僅能大幅提升居民的生活質量,告別汛期的困擾,更能為惠陽區的城市建設注入新的活力,為優化居民生活環境提供堅實保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