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數據 民聲匯④
惠州民意直通車網絡問政能力排行榜
7月11日,惠州民意直通車網絡問政能力5月排行榜出爐。部門方面,惠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隊以27件辦結數位列榜首,惠州市交通運輸局辦結數14件排行第三,反映交通治理仍是市民訴求的焦點??h區方面,惠陽區以231件辦結數位列榜首,實現近三個月來首次登頂。這一突破性表現背后,反映了該區訴求的多樣性,包括環境治理、教育、消防安全等領域的問題。
變化
“惠民速辦”一體化平臺上線
預計工單平均處理時長縮短50%
7月1日,“惠民速辦”一體化平臺正式上線。市民除了撥打12345熱線外,還可通過“惠民速辦”微信小程序、“惠民速辦”門戶網站(網址:https://www.hzhmsb.cn/)在線反映各類非緊急訴求事項。
在“惠民速辦”小程序,市民可一鍵提交訴求,在服務門戶自主選擇問題類別,快速完成下單。有語音識別功能,還能實時查詢處置流程,全程可視化,像網購一樣透明和便捷。通過自然語言處理技術,自動生成規范化回復模板,減少人工操作環節,預計可使工單平均處理時長縮短50%?! ?/p>
焦點
惠陽淡水都市廣場大火
暴露老舊小區安全隱患
繼4月惠州民意直通車數據揭示城鄉建設類訴求,尤其是道路修繕與紅綠燈設置持續占據民生熱點后,5月,環境治理、消防安全、交通優化等社會矛盾相互交織,對城市精細化治理能力提出更高挑戰。
環境治理領域,對比4月油煙噪音污染在環保類訴求中占比較高的情況,5月工業廢氣排放問題凸顯?;蓐枀^鎮隆鎮居民投訴量一光電科技(惠州)有限公司排放刺鼻廢氣,嚴重影響健康?;葜菔猩鷳B環境局惠陽分局雖于5月27日現場核查稱該公司持有環保手續、設施“正常運作”,并要求加強運維管理,但居民的實際感受與監管結論間存在差距,治理的持續性與有效性面臨考驗。同時,針對市民要求劃定噪聲敏感建筑物集中區域的訴求,惠州市生態環境局回應指出,尚未出臺劃定規范及指導意見,目前暫無法開展具體工作。
在消防安全方面,5月23日凌晨惠陽淡水都市廣場的一場大火,暴露了老舊小區深藏的安全隱患。惠陽區消防救援大隊調查確認,該公寓存在疏散指示標志大面積損壞、消火栓系統管道漏水及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失效等問題,物業未履行消防責任被責令整改。更深層的問題在于,物業在2023年就提出維修更換消防設施的計劃,卻因部分業主反對而擱置,顯露出老舊小區更新改造中業主共識難達成、公共安全責任鏈條脫節的矛盾。
5月,新型社會矛盾開始浮現。市民反映移動公司以其“經常接聽詐騙電話”為由多次停機,引發對運營商在反詐政策執行中存在簡單化傾向、可能對受害者造成“二次傷害”的爭議。
部門
交通、教育持續領跑
5月的部門辦結數中,惠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隊以27件辦結量位居首位,凸顯交通治理仍是市民訴求的焦點?;葜菔薪逃忠?5件緊隨其后,雖較4月的30件略有回落,但持續高位印證學位分配與教育資源均衡化仍是民生痛點。值得關注的是,惠州市交通運輸局辦結數躍升至14件,取代惠州市商務局躋身前三,反映路網規劃、公交服務等系統性交通問題關注度攀升。
對比4月超半數部門辦結數不超過5件的態勢,5月數據進一步凸顯治理壓力擴散:一方面,住房保障、市政運維、勞動權益等傳統領域持續承壓;另一方面,25個部門處于“低頻響應”狀態,辦結數少于5件。
縣區
惠陽辦結量排行第一
崇雅中學投訴引關注
在2025年5月惠州民意直通車信件回復排行榜中,惠州7個縣區共辦結608件群眾訴求。
惠陽區以231件辦結數高居縣區榜首,占縣區級辦結數38%,實現近三個月來在該榜單上的首次登頂?;莩菂^以辦結數129排行第二,占比21%;環大亞灣新區辦結數91,占比約15%;仲愷高新區辦結數62,占比10%;博羅縣辦結數44,占比7%;惠東縣辦結數34,占約6%;龍門縣辦結數17,占約3%。
在縣區投訴方面,教育問題備受關注,不少家長在惠州民意直通車上咨詢入學問題。5月,惠陽區崇雅中學成為惠州民意直通車平臺上的一個“熱點”。有市民持續、多次反映該校某教師存在違反師風師德行為,并指稱其班主任當年對校園霸凌事件存在隱瞞失職。
惠陽區教育局接訴后迅速啟動調查程序。據其回應,調查組聯系了涉事班級的部分學生、相關教師及學校行政領導;通過現場談話、電話問詢、調閱了歷史班級QQ群記錄資料等方式了解情況。綜合各方陳述及現有材料,惠陽區教育局表示,截至目前,被調查對象均否認了投訴人所反映的問題,初步認定“反映情況不屬實”。
惠陽區教育局在回應中指出了當前調查面臨的困境:投訴人反映的是十余年前的在校經歷。由于年代久遠,投訴人未能提供可支撐其指控的具體人證或物證。鑒于調查結論與投訴內容存在根本分歧,該局建議投訴人,如仍持有異議,可攜帶相關證據材料向公安機關報案,尋求司法途徑解決。
記者向惠陽區教育局進一步求證獲悉,該投訴事項目前已進入司法程序處理,惠陽區教育局表示將依法依規配合調查,并持續關注司法進展。
此類缺乏直接證據支撐的“歷史遺留問題”投訴反復出現,考驗著惠州民意直通車平臺的處置效能與公信力,也折射出更深層的治理課題:當核心事實發生在遙遠的過去且關鍵證據湮滅時,行政調查手段如何突破時空限制,有效還原真相、化解矛盾?投訴人持續反映,或源于對當前調查結論的不信任,政府或部門結論未能有效說服投訴人,溝通渠道是否存在隔閡?
案例
紅花湖路護欄“攔住”生意?商戶盼開口子,街道回應
據惠州紅花湖景區東門路口旁自行車租賃商戶反映,自紅花湖路安裝全封閉護欄后,游客通行受阻,生意大幅下滑,呼吁在商鋪前合理設置開口,以兼顧安全與經營。
紅花湖路是游客前往紅花湖景區騎行的主要通道,許多市民游客習慣在東門路口的商鋪租賃自行車。商戶表示,全封閉護欄阻隔了游客直接到達商鋪的路徑,導致客源減少,經營陷入困境。
龍豐街道辦事處回應稱,安裝護欄旨在根治該路段長期存在的嚴重交通安全隱患。紅花湖路作為市區主干道和通往景區的要道,車流量大,且是交通嚴管路,全路段嚴禁停車。長期以來,沿路自行車租賃商鋪為招攬生意,普遍存在路邊招手、揮舞廣告牌、甚至冒險進入機動車道強行截停過往車輛的行為,頻繁造成交通擁堵,埋下交通安全風險,損害城市形象,已成為市民投訴熱點。2024年至今,龍豐街道辦已收到相關投訴案件73宗。
龍豐街道辦事處援引《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九條強調,道路、停車場和道路配套設施的規劃、設計、建設,應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暢通的要求,并根據交通需求及時調整。紅花湖路護欄是在2015年道路拓寬改造項目中依法依規設計安裝,目的正是為了消除招手攬客引發的安全隱患,規范交通秩序,符合法律要求。
紅花湖路護欄引發的爭議,反映了城市管理中平衡公共安全與個體經營者利益的難題。如何保障公共安全的同時,探索更合理的疏導方案或替代經營模式,成為化解矛盾的關鍵。
策劃:劉輝龍
統籌:楊振華 易福紅
采寫/數據整理:南都記者 吳方 李曉慧 楊振華
制圖:何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