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李鳳虎 陳萌萌
商丘地處中原腹地,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憑借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活躍的藝術氛圍,孕育出了一批優秀的美術創作者,在全國、全省各級重要展覽和賽事中頻頻亮相、摘金奪銀。在第十四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評選中,商丘市共有34件作品入選,“商丘美術現象”成為全省乃至全國美術界熱議的話題。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這一現象絕非偶然。商丘美術的崛起,是深厚歷史底蘊的厚積薄發,是創新人才機制的有力支撐,更是無數美術工作者對藝術孜孜以求的結果。近年來,商丘以藝術為媒,探索出一條傳統與現代交融、守正與創新并舉的文藝發展路徑。
歷史溯源 名家輩出薪火相傳
每一個文化現象的產生都絕非偶然。7月9日,記者采訪商丘市美術家協會主席王保起,一探“商丘美術現象”的緣起與發展過程。
“繪畫的基因,早已深深鐫刻在商丘的文脈肌理之中。”王保起說,商丘這片古老的土地,繪畫藝術源遠流長,涵養出深厚的文化底蘊。
商丘古稱宋國,《淮南子》中有“宋人善畫,吳人善冶(冶,賦色也)”的記載。
商丘在中華文明起源及中國文化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滋養著書畫藝術的發展,也產生了一代代的書畫大家。
元代著名畫家朱德潤,河南睢陽(今河南商丘睢陽區)人,曾任職國史院編修、征東行省儒學提舉。他的山水畫作獨具魅力,筆下溪山平遠、林木清森,每一筆都飽含著對家鄉山水的眷戀。其藝術成就備受刑部尚書、畫壇巨匠高克恭和藝術大師趙孟頫的推崇,成為商丘繪畫歷史上的一座高峰。
清朝時期,商丘又誕生了著名政治家、詩人、畫家宋犖,歸德府(今河南商丘)人,曾任江蘇巡撫、吏部尚書,“雪苑六子”之一,被譽為“康熙年間十大才子”。其詩畫作品,不僅展現了卓越的藝術才華,更承載了商丘地域文化內涵。
他們給商丘的歷史烙上厚重的藝術印記,也引領著一代代商丘人投身于書畫創作之路。
步入當代,從商丘走出的全國知名畫家更是數不勝數。河南省美協主席劉杰,商丘人,是中國美術家協會成立75年來首位當選中國美協副主席的河南本土畫家,河南省美協副主席、省油畫藝委會副主任、省美術館副館長丁昆,河南省油畫學會副會長、洛陽師范學院美術學院教授李建忠,河南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王圣松等,他們在各自的藝術領域不斷探索創新,成為商丘美術一張張亮麗的名片。
在商丘美術傳承發展的歷程中,商丘高校扮演著關鍵角色。通過創新現代師徒制教學模式,打破傳統課堂邊界,讓學生在沉浸式學習中感悟藝術真諦;特色拔尖創新人才工作室的設立,構建起“傳統根基+前沿視野”的培養體系。這種“固本培元、守正創新”的教育實踐,為商丘美術的傳承和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讓美術創作的理念和技藝在專業教育體系下得到系統傳承。
“從商丘市美協首任主席曹天舒,到第二任主席王清健,再到第三任主席趙鳴,直至現在,一代代美術工作者接續奮斗,才成就了今天的局面。”王保起說,“這種跨越千年的藝術傳承,從未因歲月更迭而中斷,深厚的歷史底蘊提供創作沃土,代代相傳的藝術精神凝聚前行力量,創新的教育模式培育新生力量。三者交融激蕩,共同托舉起商丘美術的時代高度。”
現在,商丘的不少高中都將美術教育作為特色,向高校輸送了許多美術專業優秀生,商丘師范學院美術學院的漆畫更是在全國有較大影響。一代代畫家的薪火相傳,促進了商丘市美術藝術的發展與繁榮。
千年藝脈,奔涌不息;薪火相傳,生生不已。商丘美術,正以其深厚的歷史底蘊和蓬勃的創新活力,在新時代的畫卷上,繼續書寫著屬于自己的絢麗篇章,展現著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獨特而迷人的藝術魅力。
人才機制 不拘一格匯聚新生力量
“文藝事業要永葆生機,就必須打破論資排輩的枷鎖。”商丘市文聯主席劉瑞芳在談及人才戰略時目光堅定,“我們新一屆黨組立下目標:讓真正有才華、有擔當的文藝工作者站到舞臺中央。”
這一理念在商丘市各文藝家協會換屆中得到生動實踐,不看年齡資歷,只論藝術造詣與奉獻精神,成為選拔人才的核心標準。
劉瑞芳說,以商丘市美術家協會換屆為例,這場變革堪稱商丘文藝界的“破冰之舉”。上屆主席團成員踐行“傳幫帶”精神,以高風亮節的姿態讓賢,為青年才俊騰出發展成長空間。當選的12名主席團成員中,新面孔占比三分之二,“70后”、“80后”藝術家占比超80%,本科以上學歷者達到90%,體制外專業畫家占三分之一。這樣一支高學歷、年輕化、專業化的隊伍,刷新了外界對文藝團體的固有認知。
“這次換屆讓我深刻感受到商丘文藝界的魄力與胸懷。”新當選的商丘市美協副主席付萬全感慨地說,作為一名“80后”青年畫家,能在這樣的平臺上施展才華,既倍感榮幸,也深知責任重大。
付萬全的經歷正是商丘文藝人才機制改革的縮影,一些曾因資歷不足而被埋沒的青年藝術家,如今得以在更廣闊的舞臺上綻放光芒。
“我們致力打造一個不問派系不問出身的文藝大家庭。”劉瑞芳說,如今,商丘市美協形成了團結協作的良好氛圍。在這里,老藝術家主動傳藝授道,青年才俊虛心求教學習,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形成了良性互動的創作生態。
這場人才機制改革的成效已初步顯現。大批思維活躍、充滿創造力的青年藝術家,正以新穎的視角和前沿的理念,為商丘美術事業注入創新活力。他們帶來的不僅是藝術技法的突破,更是創作理念的革新,讓商丘美術在傳承中不斷煥發新生。
“不拘一格用人才,不僅是對傳統的突破,更是對文藝事業發展規律的尊重。”劉瑞芳表示,下一步,商丘市文聯將繼續深化人才機制改革,為更多文藝工作者搭建成長平臺,讓商丘成為文藝人才的匯聚高地,推動文藝事業邁向新的高峰。
創作理念 扎根人民描繪時代風貌
在鋼筋水泥與數字浪潮交織的當下,商丘美術家們選擇將雙腳扎進泥土,以畫筆為媒介,搭建起藝術與生活的橋梁。從田間麥浪到車間火花,從百姓笑顏到城市新貌,商丘美術家們用飽含深情的筆觸,將時代變遷與人民生活定格為永恒的藝術畫卷,生動詮釋著“藝術源于生活”的創作真諦。
“真正的藝術生命力,永遠生長在人民的土壤里。”中國美協副主席、河南省美協主席劉杰談起“商丘美術現象”時說,“作品是騙不了人的,作品就是一個畫家的心里話,是表達情感的一種特殊方式,畫家畫畫不動情、不用情,是很難與觀眾共情的,脫離了真實情感的作品,再好的技法、再難的技法、再大的尺幅都不能算是一幅好的作品。”
在商丘美術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早已不是一句口號,而是每位創作者的行動自覺。美術家們背著畫具走進工廠車間,觀察機械運轉的韻律;蹲坐在鄉村院落,用畫筆記錄農人的汗水與豐收的喜悅;穿梭于城市街巷,捕捉時代發展的鮮活瞬間。這種沉浸式的創作方式,讓作品不再空洞,而是飽含生活溫度的情感表達。
在第十四屆全國美術作品展中,商丘34件入選作品構成了一部立體的時代影像志。12件漆畫以斑斕漆色訴說著傳統工藝的新生,7件版畫用刀刻的力度展現時代發展的鏗鏘節奏,6件壁畫以宏大敘事勾勒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溫馨圖景……以王清健、王保起、余興亮為代表的國畫,以顏世林、孟新宇為代表的油畫,以李娟、程安營、劉明玉等為代表的漆畫,以付江博為代表的版畫等屢獲殊榮,在藝術的傳承與創新方面貢獻卓著。他們的作品沒有炫目的技法堆砌,而是以質樸的手法,將生活場景升華為藝術經典。
青年畫家劉明玉的漆畫《鄉音笑語》,就是聚焦于春節期間群眾觀看河南梆子戲的熱鬧場面,為觀眾展示出一幅飽滿熱烈、喜慶喧闐、和諧安康的畫卷,每一處細節都充滿生活質感。
“藝術只有扎根人民,才能真正擁有打動人心的力量。每當看到河南梆子戲臺下,白發老人眼角舒展的笑紋,孩童踮腳張望時亮晶晶的眼睛,這些鮮活的場景里,藏著最動人的人間煙火。”劉明玉說,“在創作時,我將這些滾燙的記憶糅進斑斕漆色,讓每一道紋路都流淌著傳統文化的溫度。這不僅是藝術表達,更是我對時代脈搏的回應。我想用漆畫告訴大家,鄉土文化的根脈里,正生長著鄉村振興最蓬勃的力量。”
青年畫家程安營是商丘師范學院美術學院副教授,他創作的漆壁畫《我的神秘花園》取材于校園枇杷林。畫中猴子形象借鑒自宋代繪畫,在色彩、構圖等方面傳承大漆特性,展現獨特韻味。他還秉持“創新與傳承經典辯證”原則,以校園植物和水母為元素,創作了壁畫《巖間花樹》,寓意生命成長。
說到美術現象,“中國畫虎第一村”民權縣北關鎮王公莊享有盛名。這個只有1300多人的小村莊,有2名中國美協會員、68名省美協會員、200余名市(縣)美協會員。上至七旬老人,下至頑皮孩童,都能提筆畫虎,小到三尺虎首,大到丈二的五福圖、千虎長卷,應有盡有。父子畫家、夫妻畫家、姐妹畫家比比皆是,幾代師徒聯袂作畫亦不在少數。畫虎畫出了新天地,也讓王公莊在探索鄉村振興發展的道路上大放異彩。
“我經常和藝術工作者坐在一起暢談,鼓勵藝術家做時代的觀察者、記錄者。”劉瑞芳說,商丘市美協定期開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題創作活動,組織畫家走進田間地頭、社區企業,在與群眾的深度交流中汲取靈感。這種創作導向不僅贏得專業評審的認可,更收獲了群眾的真心喜愛。在商丘美術館舉辦的入選作品展上,很多市民駐足在反映本地生活的作品前,指著畫面激動地說:“這就是俺們村南頭的那棵樹!”“這不就是咱們商丘古城!”
在抽象藝術與先鋒藝術爭相綻放的時代里,商丘美術家們選擇寫實路徑,深深扎根人民,描繪時代風貌。他們的作品不僅是一幅幅美術佳作,更是一部部記錄時代、謳歌人民的壯麗史詩,在藝術與生活的交融中,綻放出永恒的生命力。
來源:河南日報
終審:栗軍偉
復審:李月超
初審:王千一
商丘市委網信辦發布
關注網信商丘 了解權威發布
留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