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百年前,一位才華橫溢的藝術家揮毫潑墨,留下了一幅氣勢恢宏的畫作。歲月流轉,這件珍品悄然隱匿,如今終于要在7月末的西泠2025春拍上揭開神秘面紗——它就是明代朱頤厓的《江山漁艇圖卷》。這幅創作于1593年的手卷,尺幅達80厘米×250厘米,堪稱市場上的孤品。為何它的出現能讓學界為之矚目?指尖輕劃,一同探尋這幅巨作背后的故事。
在西泠2025春拍的“古代版畫中的書畫家”專題中,《江山漁艇圖卷》無疑是最受關注的重磅拍品之一,足以改寫美術史認知。這幅手卷不僅是目前市場上唯一一件朱頤厓繪畫真跡,更承載著明代宗室藝術傳承的密碼,填補了美術史上的重要空白。
<左右滑動瀏覽全卷>
明 《江山漁艇圖卷》全卷
設色紙本 手卷 377厘米×26.5厘米 37厘米×27厘米
1593年作
朱頤厓作為明太祖朱元璋八世孫、版畫巨著《畫法大成》的作者,其藝術成就長期因明宗室特殊身份與傳世作品稀缺而鮮為人知。此卷現世前,學界僅能從《畫法大成》版畫中窺見其藝術端倪,而該作的出現,讓這位明代藩王畫家的真實藝術面貌得以完整呈現。手卷附民國著名收藏家黃兆鎮兩頁鑒藏筆記,直言其“直迫夏珪”“畫藝于唐仇殊無遜色”,更有陳含光題簽加持,足見歷代藏家對其價值的高度認可。
追溯朱頤厓的藝術淵源,不得不提明代藩王文化盛景。受藩禁政策限制,明代宗室轉而深耕文化領域,藏書刻書之風冠絕歷史。朱頤厓所屬魯藩野王一脈,堪稱繪畫世家典范。他不僅是朱觀的從子與門生,更繼承家族藝術基因,一生鉆研宋元繪畫,門下桃李眾多。其與朱壽鏞合著的《畫法大成》刊行于1615年,作為明代孤本畫譜,全書八卷涵蓋畫論、翎毛、人物、山水等題材,既是教學范本,亦是魯藩宗室繪畫成果的集大成之作。
《畫法大成》卷一內頁及朱頤厓自序
通過比對《畫法大成》內頁與《江山漁艇圖卷》,二者在山石苔點、樹木波紋等細節上如出一轍,印證了朱頤厓獨特的筆墨語言。畫卷中,渾厚的筆觸、淋漓的墨氣與夏珪的蒼勁風格一脈相承,完美呼應其“日陳宋元諸名手所為畫卷”的藝術追求。這種跨越時空的技法傳承,不僅展現了朱頤厓對傳統的深刻理解,更彰顯了明代宗室畫家在藝術創新上的探索精神。
朱頤厓編《畫法大成》內頁,與本卷對比,二者在山石苔點、樹木植被、湖水波紋、屋木舟次、人物等方面完全一致。
作為《畫法大成》核心創作者,朱頤厓此前在美術史記載中始終模糊。此卷的現世,不僅為研究明代宗室藝術活動提供了關鍵物證,更讓學界得以重新評估其在繪畫史上的地位。隨著這件長卷亮相西泠春拍,這位隱匿于歷史深處的明代畫家,終將以其真實的藝術造詣,在美術史長卷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本文圖片由西泠拍賣提供
編輯丨王何
校對丨鄭爽
設計丨周倩
本文為原創,版權歸中國收藏雜志所有,歡迎轉發到朋友圈,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一本雜志,還有“試聽”雙重體驗。音頻及視頻號講述的背后故事,都將在雜志獨家呈現。
創造無價
一個月40元的投資,貴嗎?知識無價,獨立的觀點無價,帶給您的精神財富更無價。
全年12期 訂閱價480元
郵發代號2-688 訂閱熱線11185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