蟬鳴輕叩盛夏的午后,秀峰里社區的社區活動室忽然飄起縷縷墨香。一場以“潑墨繪龍韻 丹青潤社區”為主題的文化雅集,正悄然拉開帷幕,將古老的東方美學揉進尋常巷陌的煙火里。
推開社區活動中心的大門,仿若踏入時空交錯的藝術秘境。三十余幅龍文化主題的書畫作品如星河垂落,在素白墻面上鋪展出龍騰九霄的壯闊長卷。看那書法,濃墨處似虬龍盤巖,筆鋒劈開千年風霜;飛白時若云龍駕霧,留白處盡是詩意流淌。行楷端莊如帝王臨朝,草書狂放似蛟龍擺尾,每一筆都鐫刻著華夏兒女對圖騰的敬仰。
人群中央,銀須微揚的頓長彬先生正化身文化使者。這位中華龍文化協會名譽主席手持羊毫,時而指著懸于高處的狂草作品,聲如洪鐘:“諸君看這筆‘龍’字,起勢如黃河奔涌,收鋒若龍爪扣山,盡顯王者之氣!”時而筆尖輕點紙面,俯身向孩童講解:“龍的鱗片要像鎧甲般層層相疊,這是古人對力量與守護的詮釋。”他的講述讓墨香里的故事鮮活起來,白發老者聽得頻頻點頭,孩童們睜著亮晶晶的眼睛臨摹空氣里的筆畫,連穿堂而過的風都忍不住駐足聆聽。
互動環節掀起陣陣熱潮。書畫愛好者們像找到了失散多年的知音,從碑帖臨摹聊到章法布局,有人掏出隨身小本記錄心得,有人現場揮毫請大家點評。退休教師鋪開宣紙,寫下“龍驤虎步”四字,力透紙背的筆法引得眾人齊聲喝彩;靦腆的小男孩遞上涂鴉作品,頓長彬先生接過細細指點,“這云朵里藏著小龍的尾巴,想象力真是妙極了!”歡笑聲、討論聲與筆尖摩挲宣紙的沙沙聲,譜成一曲動人的文化交響。
這場浸潤著墨香的聚會,不只是藝術的盛宴,更是情感的聯結。從前點頭之交的鄰里,此刻因一幅畫相視而笑;素未謀面的老少,借著對書法的熱愛相談甚歡。當夕陽的余暉為書畫鍍上金邊,居民們仍不舍離去——有人輕輕撫摸著作品邊緣,似要將這份古韻嵌入掌心;有人掏出手機,記錄下與墨寶同框的笑顏。文化的種子,就這樣在歡聲笑語中悄然扎根。
社區的樹葉沙沙作響,仿佛在訴說新的期待。未來,還會有更多這樣的文化盛事在此綻放,讓古老的書畫藝術化作春風細雨,滋養著栗鄉每一寸土地,讓鄰里之間的情誼愈發醇厚,讓傳統文化的薪火在栗鄉的每個角落生生不息。
THE END
(本文由栗鄉街道供稿)
文字:陳 征 李佳點
圖片:李少華
編輯:王喜增
編審:贠開芳
新聞熱線:0315-5611257
詩意山水
畫境栗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