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季風掠過江南的梅雨季,一場為我們鋪陳的視覺“堪輿”畫卷徐徐展開。日前,由策展人何伊寧精心擘畫、與廣東時代美術館攜手呈現的藝術家群展《相地勘輿:圖像、田野與地理的詩學》(The Poetics of Geography: Terrain, Fieldwork and Chinese Cosmography)于Fotografiska影像藝術中心開啟。一股凝視大地、叩問山河的力量邀觀眾跟隨藝術家的腳步,踏上一次跨越圖像與土壤、連接視覺與心靈的地理詩學旅程。
“相地堪輿”——這古老智慧的名稱,于此化為一個生動的隱喻,借當代影像之眼,重新審視足下的大地。本次展覽并非簡單的風景記錄,而是一次深掘中國當代影像創作根系的藝術探問。它清晰地描摹出,那些活躍的視覺實踐是如何深刻纏繞于地理脈絡、生態呼吸與人文回響之中。
二十位執鏡于此領域的藝術家,猶如大地詩篇的譯者。他們的作品根植本土的經驗與智慧,以鏡頭為筆,以足跡為墨,在田野與版圖之上重織光影的經緯,勾勒超越慣常的視覺敘事。這不僅是地圖的延展,更是對“華夏地理”這一遼闊概念下,潛藏的美學哲思、文化根系、生態脈動、身份追問與地緣絮語的多元回響。
這趟“堪輿”之旅,其核心在于“在地”的校察。藝術家們俯身傾聽土壤的心跳,用身體丈量山河的尺度,最終凝練成幀幀影像。以此獨特法門,展覽試圖解答的,是關于我們如何在這片共同家園認知自身、感受變遷、理解連接的永恒命題。它如同一面透鏡,一個隱喻,透過當代影像藝術的多樣棱鏡,折射出中國當下那些扎根于特定地域肌理的藝術實踐。
當山川湖海化作感性的樂章,當田野調查凝結成哲理的結晶,《相地堪輿》無疑將為2025年的申城,添上一筆濃重而深邃的影像詩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