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我曾是個堅定的“油車擁護者”。
覺得電車不靠譜,插混更是四不像:既要充電又要加油,麻煩還貴,圖啥???
可真當我咬咬牙把油車賣了,換了臺插混車,才發現——
以前那些我深信不疑的“油車邏輯”,其實全是自己想當然。
不僅如此,拿插混對比油車來說,我突然發現:油車是真的毫無優勢了,妥妥就是智商稅!
為什么這么說呢?
插混和油車到底有什么區別?普通人應該怎么選?
今天,就跟大家聊聊這件事情!
聊到這個問題,倒不是專門想黑燃油車。
只是放在今天這個時代再看,它們真的有點跟不上了。
就拿我那輛老油車來說,入手價當年高達18萬,油耗差不多在6.5升左右。
放在當時來看,已經算“省油”的典范,甚至是一大賣點。
但你擱到現在,還敢說它省油嗎?恐怕沒人信。
關鍵是——這么多年過去了,同款新車的油耗有明顯下降嗎?幾乎沒有!
對比7、8年前的數據,油耗還是那個水平,幾乎停滯不前。
再說“皮實耐用”這個標簽,老實講,我也越來越難認同了。
因為油車需要維護的地方實在太多:
各種油液暫且不提,像火花塞、正時皮帶、空濾……動不動就得檢查、更換,都是錢。
說白了,就算4S店不坑人,光是正常保養,年年也得花上一大筆。
然后你說它“皮實”?這不是搞笑嗎?
除此之外,更扎心的問題在于:
我的車也好,現在的燃油新車也罷,配置是真的不行——
很多十幾萬的新車,居然依舊還在“倒車影像”上搞選配。
不僅如此,清一色的油車,方向盤還是手動的,座椅是塑料的,無線充電壓根沒有……
就這些個情況,這種價格,這樣的表現,說它們是“智商稅”,真不是故意貶低它們。
插混就真的完美嗎?當然不是,車哪有十全十美的。
但至少在“錢花得值不值”這件事上,它確實比油車強太多了。
怎么說呢?
就拿我現在開的這臺插混來說,落地不到15萬,配置拉滿:
360度全景影像、自動泊車、語音控制、座椅加熱通風、車道保持、車機流暢……能想到的都有。
要是在油車上配齊這些,別說15萬,二十萬都打不住。
再看用車成本,市區通勤我基本全程用電,一周充兩三次,每次電費十幾塊錢。
跟以前油車一箱油四五百比起來,真的是開著都踏實,心情都不一樣了。
駕駛體驗也完全不是一個級別。
插混起步靠電驅,動力響應又快又穩,紅綠燈沖一腳都底氣十足。
但油車就不一樣了——因為變速箱的問題,踩下去往往“半天沒反應”!
還有保養,插混因為低速用電多,發動機介入少,一年用不到幾次油,保養頻率也大大降低了。
誠然,它也有缺點——譬如需要經常充電、系統的結構復雜等等。
但這些問題,并不會讓我懷疑這車值不值。
說白了:
花同樣的錢,你能開得更安靜、更順滑、更省錢、配置更高——還要啥自行車呢?
當然,有人可能會說:
你說得輕巧——要是你家樓下沒法充電,你還會選插混嗎?
聽上去好像有點道理,畢竟想省電省錢,前提得是“能充上電”。
但現實真不是這樣的。
因為哪怕你沒有家充,甚至小區不方便裝樁,插混依然比油車更劃算、也更好開。
為啥這么說?
第一,插混不充電,也能當油車開,而且油耗還真不高。
我有個朋友,住的小區就是沒法充電,最后干脆當油車開了。
結果發現:就算當油車開,油耗也只有4個左右——比大部分油車都要省,甚至省太多。
因為這種車有“動能回收”技術:
就算你不充電,它也會想辦法補電,然后“油電協同”,幫你降低油耗。
第二,充電這件事,也并沒想象中難。
說白了,你可以有電就充,無電不管!
比如我早上出去吃早餐,發現餐廳旁邊就有公共充電樁,順手一插,吃完飯電也補上了,通勤成本直接歸零。
現在不少商場、辦公樓、地下停車場也都配了樁——平時逛個街、看個電影,電就順帶充回來了。
就這些順手可見的場景,其實真的太多了,一點也不麻煩,甚至還能省停車費。
第三,就算幾年后電池衰減了,插混依舊不虧。
因為電池不行了,純電續航不給力以后,它也還能靠發動機驅動,照樣能跑。
某種程度上,其實就是變成了一輛高配的“油電混動”汽車。
總的來看就是,不買不知道,買了就會發現:
不管從哪個方面,插混都全面超越油車了,而且超越了不止一點點。
甚至極端點看,插混最差的結果,也就是變成一輛油耗低、配置高、動力強的“高配油車”。
就這種情形,油車無疑是變成“智商稅”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