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船破浪,六百年帆影不盡;向海圖強,匯川流奔涌向前。
今天是中國海航日。一部以“鄭和下西洋”這一國家重大題材為藍本的微短劇——《鄭和下西洋:滄海新途》于昨天完成首映。
鄭和下西洋給今天的人們留下了什么?這是該部微短劇的伏線,也是全劇求解的問題之一。
通過年輕化敘事,該劇展現了600多年前鄭和艦隊的航海科技和中華文明“以海為媒、和平交往”的歷史智慧,并將于7月26日網臺聯播。屆時江蘇廣電影視頻道、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頻、抖音、紅果、咪咕等多平臺將同時推出。
《鄭和下西洋:滄海新途》還是太倉首部國家重點精品文旅微短劇。
作為鄭和下西洋的起錨地,太倉留有濃墨重彩的歷史印記。自1405年鄭和在這里開啟七下西洋的航海壯舉,距今已整整620年。
細看創制背景,《鄭和下西洋:滄海新途》集結了多方力量。
該劇由中共太倉市委宣傳部、太倉市文體廣電和旅游局指導,太倉市融媒體中心(傳媒集團)、蘇映影業(蘇州)有限公司出品,太倉市文化旅游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蘇州太倉臨港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紅果短劇、咪咕數字傳媒有限公司聯合出品,太倉市瀏河鎮人民政府特別支持。
求解滄海新途,更是太倉這座城市正在進行的時代新途。
實際上,太倉不僅是鄭和下西洋的起錨地,有學者指出其作為鄭和航行的出海地,還具有突出的意義。
當年的太倉劉家港,經過歷史不同時期的發展,在元代已經成為漕糧北運的重要港口和長江連接東海的重要門戶。到鄭和下西洋時的明朝時期,太倉已然成為其遠航的重要支點,這種支點體現在糧食供給、船舶修造、航運人才、物資保障等諸多方面。
今天的太倉,支點作用更加突出。
它是文化的交匯之地。這里聚集著560多家德企,超過1800家外資企業落戶太倉。促進文明互鑒,助推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鄭和下西洋:滄海新途》清晰傳達著“開拓創新、敢為人先、熱愛祖國、睦鄰友好”的鄭和精神。
它是長三角城市群中重要的能量交換站,也是突出的戰略基點。它連接著蘇州的先進制造業集群、上海的全球資源配置能力、長三角和長江經濟帶的廣闊腹地,以及中德合作的國際通道。兼容、開放在這里全方位延展。
今天的太倉,向海圖強動能強勁。
年初的太倉政府工作報告中,“開放文化、科創文化、婁東文化”被寫入其中。現在的太倉,已經與160多個國家及地區建立經貿往來;循著“前港—中區—后城”發展路徑,太倉以港口為支點,港產城深度融合的圖景越發具象化。
雖然已經過去600多年,但鄭和下西洋依舊值得今天的人們回望。現在的太倉,是上海國際航運中心重要組成部分、江海聯運中轉樞紐港,也是上海大都市圈的全球功能支撐性節點城市。求解鄭和下西洋的滄海新途,是城市發展能級的不斷突破,也是自我施壓、回應時代命題的持續探索。
600多年前,鄭和船隊靈活地將“牽星術”與羅盤導航結合應用,讓中國航海跨域經緯。600多年后,更豐富的展現形式,融入了太倉的深厚文化底蘊和時代品質,也融入了城市的開放基因和向海圖強的實踐。在不斷的求解之中,太倉也正在跨越自己的城市經緯。
原標題:《求解鄭和下西洋的滄海新途》
欄目主編:吳長亮
專題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田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