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1日是第36個世界人口日。當前,全球正共同迎來人口老齡化的“銀發浪潮”,世界衛生組織預計,到2050年全球60歲以上的人口將達到20億,65歲以上人口占比將達到15.6%。國家衛健委公布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達2.8億,占總人口比重19.8%,預計在2035年左右將突破4億。
與人口結構深刻變化相伴而生的則是“銀齡健康”帶來的新挑戰,由國際獨立性人口健康研究組織IHME發表的《2017年全球疾病負擔研究(GBD 2017)》提出,在人類面臨的293種疾病中,有92種被確定為與年齡相關,約一半的老年人口死亡歸因于慢性衰老相關疾病。當衰老不再僅僅是年齡的數字增長,而是與一系列疾病風險捆綁時,如何科學應對衰老,實現“老而不衰,壽而無疾”的健康長壽目標,已成為人類健康的重要議題。這一背景下,傳承千年的中醫藥正憑借其獨特的整體觀與實踐經驗,為提升老年人口的生命質量、守護“銀齡健康”給出充滿東方智慧的抗衰老方案。
(圖片來源:AI插畫)
重新定義衰老:
從“自然規律”到“可治之疾”
長久以來,衰老被大眾普遍視為一種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然而,隨著現代生命科學的飛速發展,國際醫學界對衰老的認知正在發生顛覆性的改變。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抗衰老專委會秘書長侯云龍在接受專訪時介紹:2018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已正式將衰老認定為一種可以治療、可以干預的疾病。這一觀點的轉變,為人類主動尋求科學的抗衰老方法,從而防治老年相關疾病奠定了理論基礎。
健康長壽是人們共同的追求目標,而衰老及衰老相關疾病,嚴重影響著人們的壽命與健康。一項《中國老年疾病多發中心報告2007-2018》公布的調查數據顯示,我國老年住院患者的“共病”比例達到91.36%。如何破解老年群體 “多病共存”的困境,也是提升老年人健康生活質量的關鍵所在。對此有專家指出,傳統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疾病治療模式,在系統性的衰老問題面前往往顯得力不從心,老年人群的疾病預防,必須從源頭即整體抗衰老入手。
面對衰老這一復雜命題,中醫藥憑借其整體觀和辨證論治的哲學思想,蘊藏著豐富的理論寶庫和實踐經驗。早在兩千多年前的《黃帝內經》中,就通過“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的理想狀態與“年半百而動作皆衰者”的現實情況進行對比,對“老”與“衰”的關系進行了深入辯證。古代醫學先賢們更是為后世留下了大量抗衰老經驗智慧。
“中醫對衰老有自己的認識,認為主持衰老很重要的器官在“腎”,腎是生之本,它關乎到人的生長壯老已,所以中醫用補腎的方法來抗衰老。”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表示,中醫的“腎”包括人體整體的代謝狀況以及神經、內分泌、免疫等功能,反映人體的整體健康狀態,所以中醫補腎絕對不僅僅是為了提高生殖功能,而是全身性的調節人體的神經、內分泌、免疫等,讓免疫達到一個平衡的狀態,從而能夠抗衰老。張伯禮院士表示,“中藥通過多條途徑多個靶點共同整合調節來抗衰老,它的綜合優勢比較突出,它的理念、方藥值得重視,值得挖掘。”
在今年4月召開的第四屆中醫藥抗衰老大會上,由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抗衰老專業委員會聯合海內外專家共同編撰的首部《中醫藥干預衰老專家共識》正式發布,在共識中,對氣絡學說精氣神理論及該理論指導下研發的八子補腎作用機制作了進一步闡述。標志著中醫藥抗衰老真正“有據可依”。
中醫智慧破局:
從“舍本逐末”到“固本溯源”
目前,中醫藥抗衰老研究正不斷取得新的突破。如何將古老的中醫智慧轉化為現代人可以應用的科學抗衰老方案?以氣絡學說精氣神理論為代表,我國的抗衰老研究在這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氣絡學說精氣神理論指出,衰老的核心病機在于“腎精虛衰、元氣虧虛、形神耗損”。隨著年齡增長,人體的腎精會自然損耗,這種損耗一旦達到一定程度,就會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中醫認為“五臟相關,一損俱損”。腎作為“先天之本”,其精氣的虛衰會波及其他臟腑。可以說,很多衰老相關疾病的發生,其背后都潛藏著“腎精虧虛”這一共同的源頭。
既然腎精虧虛是衰老的“總開關”,那么,通過“補腎填精”來補充生命能量,延緩衰老進程,也就成為了中醫藥抗衰老的可行策略。基于對核心病機的深刻認識,氣絡學說精氣神理論確立了“補腎填精、燮理陰陽、溫扶元氣、充養形神”的系統性抗衰老治法。這一治法擺脫了“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是著眼于人體根本,調和機體平衡、扶助生命能量,從而實現整體性的抗衰老目標,推動衰老相關疾病的“上游預防”。
2023年,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中醫藥現代化”重點專項“氣絡學說精氣神理論指導中藥抗衰老評價技術與整合機制研究”正式啟動,該項目集合了5個院士團隊以及3家國家級重點實驗室等頂尖科研力量,以氣絡學說精氣神理論為指導,將構建多種衰老模型及多層次評價體系,探尋最佳干預時空窗。并通過多系統、多組織、多器官探討補腎填精類方藥抗衰老生物學機制,計劃完成20種以上中藥和50個經典方劑抗衰老功效評價,探究衰老核心病機生物學基礎。
解鎖“抗衰鑰匙”:
中醫藥現代科研為“整體抗衰”把脈開方
解鎖中醫藥抗衰老的新途徑,古人留下的經典方劑猶如一把“鑰匙”。《本草正義》有“凡子皆堅實,補五臟之陰而益精氣,凡子皆重,益腎堅腎氣”的論述。中醫藥在“補腎填精”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尤其善用“子類藥”。在氣絡學說精氣神理論的指導下,對傳承兩千年的方劑進行了系統研究,研發出了八子補腎方,選取了菟絲子、枸杞子、五味子、蛇床子、金櫻子、覆盆子、韭菜子、川楝子等八個補腎精的種子藥作為方子的核心,在此基礎上加生地黃滋腎陰,鹿茸、海馬等助腎陽,人參扶元氣,全方補腎填精,燮理陰陽,溫扶元氣,充養形神,完全符合精氣神理論,能夠實現對機體衰老的系統性干預。目前基于該組方研發的八子補腎膠囊已在加拿大、新加坡、泰國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注冊上市,中醫藥抗衰老方案正獲得越來越廣泛的國際認可。
與此同時,中醫藥抗衰老的科學價值通過一系列高標準研究得到驗證。2024年發表于國際權威期刊《Phytomedicine(植物醫學)》的一項研究論文顯示,由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聯合8家科研機構共同開展國際首個中藥抗衰老臨床循證研究證實八子補腎能有效干預神經精神、皮膚毛發、骨骼肌肉、泌尿生殖等方面的衰老癥狀,受試者體倦乏力、腰膝酸痛、健忘失眠等與生活質量密切相關的衰老癥狀得到顯著改善;同時,八子補腎組受試者服用3個月后,其端粒酶活性比服用安慰劑的對照組提高76.7%,端粒酶是醫學界公認“維系端粒穩定,進而抵御衰老”的金標準,其活性越高,衰老程度越低。
(研究截圖)
更為重要的是,中醫藥抗衰老研究正在推動老齡健康理念由“治”到“防”的轉變。世界中聯發布的專家論證意見指出:“這些研究將傳統中醫理論創新與現代科學技術相結合,在中醫藥抗衰老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產生了重要的原創性成果,為未來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侯云龍介紹說,中藥有非常好的臨床應用經驗,因為它來自于人用經驗。相較于國外以小分子藥物為代表的抗衰老研究面臨的篩選體系不明確、研發周期長、成本高等瓶頸,博大精深的中醫藥以其整體觀念和系統調節優勢,不僅為抗衰老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也為人們實現“老而不衰、壽而無疾”的理想目標提供了現實解決方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