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發(fā)小的大腿,該不該去抱?怎么抱才舒服?尤其是給皇帝當發(fā)小。
01
曹魏時期,羊琇與司馬炎關系要好。
兩人既是同窗又是發(fā)小,經(jīng)常形影不離地一起玩耍。
羊琇出身于泰山羊氏,是如假包換的名門望族,堂兄是關內(nèi)侯羊祜,堂姐嫁給司馬炎的大伯司馬師,因此對司馬家族那點兒事早就門兒清。
一次兩人玩得開心時,羊琇對司馬炎說:“以后你要是發(fā)達了,可別忘了我!”。
司馬炎也不推脫,大方地說道:“憑咱倆的關系,那是必須的!”
羊琇趁機:“官太小我可不干,到時候我要當中領軍、中護軍,還要各當十年!”。
在當時,中領軍是掌管禁軍的高級軍職位,只有曹真、曹休這樣的皇族才能擔任,而中護軍非勇者難以勝任,蜀將趙云、吳將周瑜,包括上面說的司馬師,都擔任過這個職位。
司馬炎痛快地答應了。
司馬炎雖然是嫡長子,但在老爹司馬昭眼里他不如小兒子司馬攸受待見,再加上司馬炎處事不穩(wěn)重,眾人對他的評價不高,能不能成為接班人還很難說。
羊琇對司馬炎絕對夠意思,他從親人那打聽到司馬昭的言行并記錄下來,再加上對時局的分析,提前準備好一套應答方案,讓司馬炎背得爛熟于心。
等司馬炎被提問時,他的回答總是能符合司馬昭的期望。
于是,待司馬昭死后他順利地繼承了爵位。
公元266年,司馬炎逼迫魏元帝曹奐禪位,改國號為晉。
司馬炎畫像
02
司馬炎是知恩圖報的人,登基后馬上履行了當年的諾言,加封羊琇為中護軍,對他恩寵到無以復加的地步。
但羊琇仗著有皇帝做靠山,行事更加任性狂放。
鎮(zhèn)南將軍杜預是司馬炎的姑父,按關系比羊琇更近一級。
一次杜預舉辦酒宴,唯獨羊琇姍姍來遲,好不容易等他到場了,羊琇一看客人都坐在長凳子上,嫌檔次太低轉身就走,杜預騎馬追了幾里地才將他請回來。
羊琇生活奢靡,冬天他不像別人那樣用爐子溫酒,而是讓傭人抱著酒壇子用體溫暖酒,每半個時辰換一人,直到冷酒變溫為止。
這樣暖酒,喝酒的人少還行,人多就來不及了。
為此羊琇又玩出了新花樣:將木炭碾碎成細粉和著泥灰攪拌,做成野獸的形狀。
每次宴會前,羊琇命人將獸形炭引燃后在上面溫酒,一時酒香四溢獸口通紅,場面極為拉風。
那個差點兒當了皇帝的司馬攸是司馬炎唯一的弟弟,名聲和能力都不錯。
司馬炎很擔心自己的位置會被他取代,就在尚書令楊珧的建議下將司馬攸外派到青州任職,結果遭到朝臣們的集體反對,而最激烈的那個,就是羊琇。
也不知羊琇是出自什么心理,當初他幫助司馬炎,如今又替司馬攸說話。
這讓司馬炎心里很受傷,認為羊琇背叛了他,面對羊琇的上書求見他置之不理。
羊琇一看皇上不再信任自己,感覺失了面子,就提刀沖到尚書令楊珧家里,揚言要砍了他。
事情鬧到這個地步,司馬炎只得出來主持公道,他下旨將羊琇降職為太仆。
一生順風順水的羊琇哪里受得了這個委屈?
回家后越想越氣,不久竟然一病不起,享年46歲。
郭德綱說過這么個段子:“有的人從小嬌生慣養(yǎng),沒人跟他說過什么狠話,六十五歲走到街上誰瞪他一眼,當場猝死了。”
這話用羊琇身上,再合適不過了。
03
北宋,有位四歲的神童進士蔡伯俙。
蔡伯俙是福建福清人,生于公元1013年,三歲時就顯得天賦稟異。
鄰居家做壽,他聽了一遍祝詞后能完整地將它背出來,令在場的人連連稱奇,便建議他父親帶著孩子去參加科舉考試。
蔡伯俙不負眾望,一路過關斬將進入了殿試。
宋真宗看到這么聰慧的孩子贊嘆不已,不僅為他寫詩還賜予他進士出身,并授予了官職。
這一年蔡伯俙虛歲只有四歲,實際年齡還不滿三周歲。
宋真宗讓蔡伯俙給太子趙禎做伴讀,趙禎比蔡伯俙大三歲,還有位叫晏殊的伴讀已經(jīng)成年,與兩個小孩有年齡代溝,因此趙禎和蔡伯俙關系很密切。
趙禎年少貪玩,荒廢了學業(yè),晏殊經(jīng)常苦口婆心地勸他用功,而蔡伯俙卻人小鬼大,總是用心迎合趙禎。
宮中的門檻很高,趙禎想溜出去,但年紀小邁不開腿,蔡伯俙就趴在地上給他墊腳。
有一次宋真宗讓趙禎寫篇文章,趙禎找晏殊代寫果斷被拒絕,蔡伯俙聽聞后趕緊寫了一篇交給趙禎。
因此,趙禎很喜歡這個會來事的玩伴。
蔡伯俙為人圓滑,宋真宗問他:“你常年遠離父母,想他們嗎?”。
這個問題回答回答 “想”或者“不想”都不合適,蔡伯俙靈機一動對宋真宗說:“皇上就如同我的父母”。
一句話將宋真宗哄得眉開眼笑。
宋仁宗趙禎畫像
公元1022年,13歲的趙禎繼位,史稱宋仁宗。由于年幼,朝政一直由劉太后把持,直到24歲那年太后駕崩他才親政。
蔡伯俙自認和皇帝從小一起長大,一定會得到重用,等任命下來才知道自己只任個閑差,反倒是那個被不討喜的晏殊做了宰相。
晏殊,就是寫下“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的那位牛人。
蔡伯俙心有不甘,便去詢問趙禎,趙禎一席話讓他啞口無言:“從前我年幼無知,不辨是非,如今我執(zhí)掌天下必須要用德才兼?zhèn)涞娜耍阋晃队衔遥胁艧o德難堪大任。”
此后蔡伯俙一直碌碌無為,他的后人也都是平庸之輩,一大家人靠著他的俸祿生存。
還經(jīng)常干出一些違法亂紀的勾當,一把年紀的蔡伯俙不得不舔著臉皮乞求皇上關照,久而久之就被同僚恥笑。
作為宋仁宗的發(fā)小,蔡伯俙活得相當久。
他為官70多年,一直不受人待見,最大的職位只混到了掌管糧倉的司農(nóng)卿。
80歲那年才告老還鄉(xiāng),又在老家活了7年才去世。
當時的皇帝,已經(jīng)是宋仁宗的曾孫宋哲宗了。
朱元璋畫像
04
元末,鳳陽人周德興是朱元璋的玩伴。
兩人少年放牛時便合伙偷瓜,一起的還有湯和、徐達。
朱元璋后來能當上皇帝,離不開這三人的輔佐,而最先促使朱元璋走上革命道路的,就是周德興。
當初為了活命,朱元璋在皇覺寺里當了和尚,一年后寺里沒了余糧。
朱元璋正準備云游化緣時,好友湯和派人給他捎個口信,說定遠有個叫郭子興的土豪正在招兵反元,不如大家一起去投奔,還能混口飯吃。
這畢竟是滅族的大罪,朱元璋拿不定主意,就找到周德興商量。
周德興先給他分析了眼前的形勢,又裝模作樣地給他算了一卦,預測他以后能當皇帝,隨后朱元璋才下定決心造反。
于是,四個來自農(nóng)村的小伙伴開啟了一段合伙創(chuàng)業(yè)的艱辛歷程。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
登上人生巔峰的朱元璋,沒有忘記一起打天下的三個發(fā)小,給他們的封賞相當豐厚:
洪武十一年,湯和被晉封為信國公,年俸三千石,世襲罔替,賜免死鐵券。
洪武三年,徐達被晉封為魏國公,年俸五千石,世襲罔替,賜免死鐵券。洪武十八年,徐達暴病身亡,又被追封為中山王,位列諸功臣之首,同時他的和朱元璋還是兒女親家。
洪武三年,周德興被為江夏侯,年俸一千五百石,世襲罔替,賜免死鐵券。
朱元璋晚年猜忌暴虐,功臣宿將大多難逃他的毒手。
湯和比較聰明,主動辭官回到老家躲清凈,但朱元璋還是不放心,隔段時間就派人去打探他的近況。
晚年的湯和中風偏癱,說話口水直流,朱元璋這才放了他,算得上功臣里是少有的幸存者。
徐達功勞最大,他為人忠厚不善言辭,竟沒有被朱元璋抓住把柄。
傳聞他背上生了惡瘡,不能吃蒸鵝這類發(fā)物,朱元璋偏令御膳房送來一只蒸鵝,徐達含淚吃完就死了。
周德興是幸存的幾位在任功臣中年紀最大的,他很受朱元璋賞識,每年新春退朝的賞賜都用車拉著回家,朱元璋還額外賞賜寶鈔兩千供他修建墓地,從這些待遇看來,他應該是能得以善終的。
洪武二十五年八月,周德興也難逃一劫,有人告發(fā)他的兒子周驥奸淫宮女,朱元璋一怒之下以周德興帷薄不修為名,剝奪了他的家產(chǎn),全家株連被殺。
少年時的天真爛漫,青年時的生死與共,晚年的免死鐵券,在權力面前都成了云煙。
天子的權力不容侵犯,皇權杖下無親情,何況是沒有血緣關系的發(fā)小?
只是這個道理,有太多的人不明白,明白了也想去碰碰運氣。
如果你有一個成功的發(fā)小,你要不要抱大腿?怎么抱舒服?
參考資料:《晉書》、《宋史》、《揮麈錄》、《明史》、《翦勝野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