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高無望,就真的沒有出路了嗎?”
又到一年中考季,不少家長開始焦慮:
“孩子考不上普高,是不是只能去職高?”“我們家沒打算走藝體路線,普通家庭也讀不起貴族國際學校啊。”“德國大學免費是好,但那是別人家的孩子吧?”
很現(xiàn)實,中考的“分流”制度,正把一部分孩子推向人生的早期岔路口。然而你可能不知道,有一種“轉軌”方式,不依賴高考成績、不靠競賽獎項,三年后照樣能上德國的公立大學,甚至進入TU9名校,拿到世界認可的本科學歷。
它的名字叫:德國預科。
從“分流”到“轉軌”:中考后還有沒有第二條路?
在中國,95%的本科錄取名額掌握在高考體系里。而中考的分流機制,則提前將學生區(qū)分為“可升本”和“職教路線”兩類人群。一旦進入職高/中專,升學通道幾乎被堵死——大部分職校生連參加高考的機會都沒有。
再看另一頭:國際路線。
過去很多人以為,國際學校=貴族教育=不接地氣。但近幾年,不少家庭開始意識到,與其擠獨木橋,不如繞道而行,尋找更具確定性的海外路徑。
德國的高等教育體系有一個顯著特點:不看高考成績,但承認國際課程體系背景,尤其是A-Level、IB、AP等國際高中課程。這也就意味著:初三轉軌到國際課程體系,三年后無需參加高考,照樣能申請德國公立大學。
而對成績中等、基礎尚可的學生來說,德國大學不需要你是“學霸”,但要的是扎實、穩(wěn)定、踏實的成長線。
德國預科:中考后“轉軌生”的關鍵銜接橋梁
德國大學原則上不招收中國的普通高二/高三學生,但如果你在國內(nèi)讀的是國際課程,再配合一段德國預科的學習,就能獲得德國大學本科入學資格。
所謂德國預科,并不是簡單“語言班”,而是包括三大核心:德語強化學習:如B1起步至C1,部分項目每周開設17節(jié)以上德語課,語言門檻不再遙不可及;科學、人文、工程、商科等分軌學習,提前為大學階段打基礎;預科期間即配備升學指導老師,完成德國大學申請、APS審核、簽證準備等流程。
不少家長擔心:“德國大學那么嚴,中國孩子真能上去?”
2023年,僅德國TU9聯(lián)盟(頂尖理工大學)就錄取了超過3000名中國學生;在某些德國預科項目中,錄取TU9的學生中有近60%初始成績?yōu)橹械绕?/strong>,但靠著預科階段的成長,逆襲成功。
你不需要是超級學霸,只要方向對、方法對,中考后的普通孩子,也有機會站上國際舞臺。
為什么說“德國留學”,對普通家庭尤其友好?
德國大學免學費政策全球罕見。即使算上生活費和預科學費,三年后整體花費也遠低于英美澳,加上簽證支持和德企實習機會,對于工薪家庭是極具性價比的選擇。
目前常見德國預科總花費區(qū)間約為8-15萬元/年,相比英美動輒幾十萬的預算,確實“平民路線”。
根據(jù)德國聯(lián)邦統(tǒng)計局數(shù)據(jù),中國學生在德國的熱門專業(yè)前三為:機械工程、經(jīng)濟學、信息技術。這些專業(yè)正是德國優(yōu)勢所在,也與全球就業(yè)市場高度匹配。
更重要的是,德國高校畢業(yè)生可申請最長18個月的求職簽證,為未來留德就業(yè)、轉綠卡打下基礎。
我們總以為,“上不了普高,就完了”;但事實是,“不懂選軌,才真的走窄了”。
德國預科,正是給那些在中考后被“分流”出去的普通孩子,一次用時間換機會的逆襲路徑。
所以請不要再問:“孩子現(xiàn)在成績一般,還能出國嗎?”你該問的是:“孩子能不能從現(xiàn)在開始,換一種跑法,三年后贏得真正的起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