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通訊社青海訊(記者 保積來)夯實責任鏈,構建“四級聯動”閉環體系。嚴格對標換屆中期評估“掛圖作戰”要求,構建“西寧市城中區南川街道黨工委統籌引領、包村(社區)領導全程負責、街道干部一線落實、黨員群眾實時監督”四級責任閉環,確保換屆籌備工作責任到人、推進有序。通過班子成員聯村(社區)、村(居)民代表評議、街道干部入戶“三位一體”摸排機制,重點評估班子履職、人崗匹配、“一肩挑”成效及風險防控情況,并同步建立一級重點關注、二級持續提升、三級常態跟蹤“三級預警機制”,對村(社區)46名留任干部動態管理,確保干部調整精準適配。
瞄準差異鏈,實施“三類村莊”治理路徑。立足街道4個行政村發展差異,按照“一類鞏固平穩村、二類換屆風險村、三類軟弱渙散村”分類原則,對紅光、南園、南酉山、水磨村實施靶向治理。計劃打造“紅光村·河湟十二坊”非遺美食聚落項目,形成“一院一IP”特色,有效壯大村集體經濟,預計惠及群眾600余人,提升干群互信,為平穩換屆奠定基礎。針對換屆風險村,制定整頓提升工作方案,構建“縣級包抓+街道聯包+部門幫扶”三級聯動整頓機制。為找到組織意圖與群眾意愿的“最大公約數”,通過“三訪三比三模擬”全覆蓋走訪摸排出4名群眾認可度高的黨組織書記意向人選,持續優化完善“三個人員”名單。
激活人才鏈,釋放“到村大學生”發展動能。圍繞織密“選育管用”工作鏈條,推動到村任職大學生扎根服務基層。系統摸排53名已畢業大學生就業情況,動態建立更新“川東后備人才庫”,擇優確定20名重點培養對象,目前2人進入村“兩委”班子,1人擔任黨支部書記職務,人才儲備機制成效初顯。構建“1+1”導師幫帶制,打造“理論+實踐+評估”全周期培養體系,“一人一檔”定制“成長紀實檔案”,從政治素養、群眾工作等12個方面全過程紀實管理,收集匯總“培訓成果、工作實績、跟崗經歷”,及時更新動態,紀實成長軌跡,為年輕干部繪制“成長畫像”。南川街道黨工委“尋路搭臺”助力大學生破解水磨新村建設難題,指導大學生書記對接南川項目管委會,聯動多部門召開聯席會,推動村民自籌資金重啟項目,實現“扶上馬再送一程”培育目標。同時,鼓勵指導大學生書記在“擂臺比武”等崗位實踐活動中積極展現綜合素質與工作業績,最大限度地為干部搭好臺子、架上梯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