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現代外交》雜志7月8日文章,原題:八十年回望,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的全球意義 我曾有幸與幾位國際知名的中國問題專家一起受邀訪問了位于北京市豐臺區宛平城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如圖)。這座紀念館收藏著中國人民抗擊日本法西斯侵略戰爭的絕大部分文獻和物證。中日之間的歷史問題源于日本政府一系列刻意為之的政治舉措,他們淡化、歪曲乃至刪除學校課程中關于日本侵華歷史的內容,做出諸多傷害中國人民感情的行徑,否認日本法西斯對中國的軍事侵略史實,甚至美化這段歷史。
這種歪曲歷史的行徑以及對中國人民堅持抗戰直到勝利這一重要歷史的漠視,激怒了中國人民,也惹惱了國際友人。作為埃及知名的中國政治事務專家,我撰寫、發表并將相關文章翻譯成多種語言,旨在向日本政府和民眾發聲。那些否認歷史事實的行為深深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感情,嚴重破壞了日中恢復邦交時建立的政治基礎。正是在此種背景下,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舉辦各種主題的紀念活動,向參觀者展示中國連續取得勝利時所走過的道路。
作為全球關注中國事務的學者和專家,我們必須重新彰顯中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發揮的重要作用。中國是第一個與軸心國作戰的同盟國,但中國的功績卻遠不如美英乃至蘇聯那樣受到重視。我們這些研究中國事務的學者以及與中國親近的國際人士,有責任重新明確中國在二戰中的重要作用,遠離西方和美國意識形態敘事的框架,正視中國在同盟國戰勝軸心國過程中所扮演的先鋒角色。我們反對任何洗白侵略、篡改歷史的企圖。我始終與中國政府、中國人民一道,致力于還原中國的歷史功績,通過回顧二戰期間中國與西方合作戰勝法西斯的歷史,推動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獲得應有的地位和更大的影響力。
這一歷史回顧對當今中國應對西方國家的政策具有重大意義。我們必須讓全世界人民加深理解中國在抗日戰爭中所發揮的偉大作用。作為世界主要大國之一,中國在二戰中的貢獻和犧牲遠遠大于那些利用戰爭成果為自己謀利的國家,例如美英及其西方盟友。因此,我們必須鄭重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2025年是這場人類歷史上最慘烈戰爭結束80周年。為此,全世界必須銘記中國作出的巨大犧牲。中國人民每年都開展抗戰勝利紀念活動,緬懷英烈。這些活動雖然是緬懷過去,但更重要的目標是開創未來,引導人們為建設更加美好的中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作者納迪婭·希勒米是埃及貝尼蘇韋夫大學政治學教授,劉長煌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