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說到“流浪民族”,大家想到的往往是猶太人,但事實上還有一個民族同樣被冠上了這樣的稱呼——吉普賽人。
而和猶太人相似的是,在二戰期間,希特勒同樣表示要“殺光吉普賽人”并進行了大屠殺。
但到了如今,猶太人卻獲得了廣泛同情,聚集770萬人建立了國家以色列,可數量高達2000萬的吉普賽人卻仍然在流浪。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了這兩個民族截然不同的命運?
吉普賽人
其實吉普賽人完全可以說比猶太人還慘,因為在納粹上臺以前,德國就對吉普賽人表現出極大的不友好。
1926 年,德國頒布了一條名為 “對吉普賽人和流浪者的措施” 的法令。
當時,許多吉普賽人保持著傳統的流浪生活方式,游手好閑,沒有穩定工作,在當地居民眼中是格格不入的群體,因此這條法令也被稱為 “反吉普賽法”。
該法令的出臺,讓吉普賽人在德國的生活愈發艱難,他們受到諸多限制,被社會進一步邊緣化 。
當希特勒上臺后,情況變得更加糟糕,希特勒秉持極端的種族主義理念,對吉普賽人充滿了憎惡。
他認為 1926 年的法案遠遠不足以達到他的目的,在他扭曲的觀念里,吉普賽人這個民族應該被徹底從地球上抹去,其對待吉普賽人的態度與對待猶太人如出一轍。
在納粹的主導下,大量無辜的吉普賽人被無情地送進了集中營。
在集中營中,他們遭受著非人的折磨,饑餓、疾病、勞累時刻伴隨著他們,還要承受納粹慘無人道的屠殺。
據統計,在二戰期間,超過 150 萬吉普賽人在納粹的屠刀之下失去了寶貴的生命,無數家庭支離破碎,文化傳承遭受重創。
可即便如此,二戰結束后,吉普賽人幾乎沒有得到世界的關注與同情。
時至今日,吉普賽人在歐洲各國仍然遭受著嫌棄和排擠:
在法國,吉普賽人需要每 6 個月向政府更新身份,否則就可能面臨被驅逐的命運;在意大利,他們被限制在特定區域內流動,行動自由受到極大束縛...
許多歐洲國家的雇主不愿意雇傭吉普賽人,認為他們懶惰、不可靠。
這導致哪怕在日常生活中,吉普賽人也常常遭受歧視,在公共場所會遭到不友好的目光和言語攻擊,甚至被拒絕進入某些場所 。
而與吉普賽人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猶太人。
二戰期間,猶太人同樣遭遇了納粹慘絕人寰的大屠殺,約 600 萬猶太人喪生。
戰后,猶太人受到了世界各國廣泛的同情。在眾多因素的推動下,猶太人成功建立了以色列國。
盡管以色列在后續的發展過程中,其部分行為飽受爭議,甚至做出了一些違背人道主義的 “畜生事”,但依然有部分國家出于政治、經濟等多方面的考量,對其予以庇護 。
那么,這兩個同樣在二戰中遭受巨大苦難的民族,為何戰后的境遇卻有著天壤之別?
民族性格
兩個民族境遇不同的答案,其實就藏在各自的民族特點里。
先看猶太人,他們有兩個廣為人知的特點,擅長經商和極度抱團,這讓他們的力量高度集中,積累了大量財富,形成了頗具影響力的猶太財團。
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實力往往與話語權緊密相連。
猶太財團憑借雄厚的資本,在金融、科技、媒體等多個關鍵領域占據重要地位。
這種經濟上的強勢,讓他們在西方社會擁有了不可忽視的話語權,能夠為自身民族爭取更多的利益和關注。
到了現代,猶太人還成功為自己打造出“聰明”“愛讀書” 的標簽。
雖然其中不乏刻意塑造的成分,但不可否認的是,猶太人群體中確實涌現出了大量高端人才。
比如猶太裔諾貝爾獎獲得者的數量占比相便當高,像愛因斯坦這樣在物理學界有著劃時代貢獻的科學家便是其中的代表,此外許多猶太醫生憑借精湛的醫術享譽全球...
這些高端人才分布在各個領域,進一步提升了猶太人在社會中的整體形象和影響力。
而吉普賽人則呈現出截然不同的狀況。
他們對教育普遍不夠重視,即便到了當下,大多數吉普賽孩子小學畢業后就不再繼續求學,而是跟隨父母學習打鐵、修補、占卜等傳統手藝來維持生計。
這種對教育的輕視,直接導致吉普賽人的文盲率長期居高不下。
在一些吉普賽聚居區,成年人中無法讀寫的比例遠超其他民族,這讓他們在現代社會中難以適應需要知識技能的工作崗位。
并且,吉普賽人的傳統生活方式一直沒有太大改變。
大多數人依然居住在大篷車里,過著流浪的生活,足跡遍布世界各地。他們沒有固定的住所和事業,也缺乏融入當地社會的意愿和行動。
在歐洲的很多城市邊緣,常常能看到一排排的吉普賽人大篷車,他們自成一個小團體,有著自己的生活習慣和社交圈子,與當地居民之間仿佛隔著一道無形的墻。
這種生活狀態使得大多數吉普賽人生活貧困。
為了生存,他們中的很大一部分人不得不從事乞丐、流浪漢、小偷等不太光彩的職業。
這些行為進一步加深了人們對吉普賽人的負面印象,形成了惡性循環。
當地居民因為頻繁遭遇吉普賽人的不良行為,對他們的排斥感越來越強。
而吉普賽人在這種排斥和歧視下,更難融入當地社會,只能繼續維持原有的生活方式,導致貧困和不良職業的狀況難以改變。
最終,就造就了如今吉普賽人被嫌棄、被排擠的局面。
對此,大家怎么看呢?
參考信源:
澎湃新聞 這個民族,被歐洲人歧視了數百年
國際在線 吉普賽人二戰遇難日紀念活動在波蘭舉行
光明日報 千年流浪吉普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