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7月8日,白宮內閣會議現場氣氛緊張。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會議上突然點名韓國,批評其“在防務上付出太少”,并提出將駐韓美軍的年度駐扎經費提升至100億美元。
一石激起千層浪,這番話不僅震動了韓國政壇,也令剛剛上臺不久的總統李在明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外交困境。特朗普之所以選擇在此時向韓國施壓,顯然并非心血來潮。
早在其首個任期內,特朗普就多次炮轟日韓“搭美國便車”,認定這些傳統盟友在“安保紅利”上占盡便宜,卻始終不愿為此買單。那時,他就曾要求韓國將駐軍費用提高至原來的五倍,引發不小爭議。如今,特朗普再度出山,目標依舊未變,語氣更是咄咄逼人。
“我們在韓國駐軍,他們卻只付很少的錢,這不公平。”特朗普在會議上的話語擲地有聲。他指出,美軍駐扎不僅為韓國提供安全保障,更帶來了經濟利益,美軍基地本身就像一座城市,讓韓國賺得盆滿缽滿。
不過這一切,對美國來說卻是“巨大的經濟損失”。他強調,韓國是一個“賺錢機器”,既然得利,就必須付費。
在特朗普看來,這筆“保護費”理應由韓國全額承擔。他不僅提出100億美元的目標數字,還暗示如果韓國不從,美國或將考慮撤軍。當前駐韓美軍約為2.85萬人,是美軍在亞太地區的重要布局,撤軍言論無疑是一種極具分量的外交威懾。
面對特朗普的步步緊逼,韓國方面并未第一時間做出強烈反擊。7月9日,韓國外交部低調回應稱,將繼續履行韓美第12份《防衛費分擔特別協定》。
這份協定于2024年10月正式簽署,有效期從2026年至2030年,明確2026年韓國承擔的防務費用為1.5192萬億韓元,約合11.34億美元,較2025年增加8.3%。協議中還將年增長限制為不超過消費者物價指數的5%,體現了韓國在談判中爭取的緩沖空間。
這份已經生效的協定,并未阻止特朗普再翻舊賬、獅子大開口。他在會議中公開表示,是他曾讓韓國同意支付更多費用,但“拜登上臺后取消了這一協議”,言語中流露出對前任政府的強烈不滿,也進一步釋放出對現任韓國政府的不信任。
此時的李在明,顯然已被逼至墻角。面對美國的高壓政策,國內的反對聲音也不容小覷。韓國民眾普遍質疑特朗普的強硬態度,認為美韓自由貿易協定本就是基于互利互惠,如今卻成了美國向韓施壓的工具。
更有輿論直指,美國“只管索取,不談責任”,韓方長期承擔不對等代價,卻始終被視作“次等盟友”。
在經濟層面,韓國正面臨內外交困的局面。全球通脹壓力未減,出口疲軟,內需低迷,李在明上任以來雖做出不少努力,推動人事改革、提振民心,經濟數據也略有好轉,但整體復蘇仍顯乏力。此時再背上100億美元的安保“包袱”,無異于雪上加霜。
面對特朗普的壓力,李在明更糾結的是如何在中美之間尋求戰略平衡而不被帶偏節奏。就在不久前,李在明被傳收到訪華邀請,是否出席九三閱兵成為焦點話題。
中韓關系因前任尹錫悅時期的對華錯誤言論而一度緊張,如今正值修復期,李在明若能以此為契機重啟中韓高層接觸,無疑將為自身外交加分不少。
但他遲遲未給出明確答復,顯然心存顧慮。一方面,出席北京活動勢必觸動特朗普的敏感神經,可能引來更猛烈的施壓;另一方面,國內保守勢力仍對與中國的接近持懷疑態度。李在明若貿然訪華,或將遭遇內部政治阻力。
身處風口浪尖的他,已無退路可言。美方的關稅大棒已落下,8月1日起,韓國出口商品將被征收25%的高額關稅。
特朗普之所以敢于強硬推進,正是看準了韓國的經濟依賴。韓國產業高度外向,出口導向型經濟結構對美市場依賴極高,而美方又擁有主動調控貿易條件的權力。這種不對等的結構性依賴,使得韓國在談判桌上始終處于劣勢。
更令人擔憂的是,防務問題并非孤立事件,它與韓國國內政治、外交路線、軍方控制權等問題緊密相連。李在明雖在民心修復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也展現出大膽啟用人才的魄力,但在軍隊這一塊仍然掣肘明顯。
軍方陽奉陰違,延續前任尹錫悅時期的對美依賴路徑,與北約保持密切溝通,甚至對朝鮮、中國保持高度警惕,這種“隱性反制”已影響李在明對軍隊的掌控力。
駐韓美軍的存在,在這一格局中起到了關鍵作用。美國以“保護”為名,實際控制著韓國的戰略決策權與軍事調度權。
若李在明能以“保護費過高”為由,拒絕為美國承擔更多軍事負擔,轉而推動韓國軍事獨立,或許能從根本上重塑韓軍體系的主導權。對一個國家而言,掌握軍隊意味著掌握真正的主權。
從歷史經驗來看,韓國的對外依附意識根深蒂固,長期將自身定位為地緣政治中的“小國”角色,因而習慣性地依賴大國庇護。但這種依賴的代價,正日益顯現。一旦失去自主性,就意味著外交受限、經濟受控、軍事受制,國家發展再難突破瓶頸。
中韓關系在過去幾十年里曾經歷黃金時期,雙方在經貿、文化、安全等領域合作廣泛。中國始終秉持互利共贏的態度,未曾將韓國視作“棋子”或“附庸”,而是以平等姿態對待鄰國。
若李在明能把握當下契機,推動中韓關系回暖,不僅能為韓國爭取更多發展空間,也有助于打破美方對其的單邊壓力。
外交是一門藝術,更是一場博弈。李在明若繼續被動挨打,只會讓特朗普胃口越來越大。25%的關稅今天可以是起點,明天就可能是50%;100億美元的“保護費”今天提出,明天或許就是150億。
出席九三閱兵,成為李在明唯一能主動打破僵局的機會。這不僅是對中國的友好回應,更是表明韓國走向戰略自主的態度。在當前中美對峙加劇的背景下,唯有清晰立場、穩準步伐,才能在風雨飄搖中站穩腳跟。
這一次,李在明面臨的不只是一個外交選擇,而是一個國家未來的轉折口。他是否敢于破局,是否敢于在歷史節點上做出正確決斷,將決定韓國是繼續被美國牽著鼻子走,還是走出自己的發展道路。
100億美元的“保護費”,其實是一個信號,一個警鐘,一次難得的機遇。風雨欲來之際,李在明已無退路,只剩破釜沉舟的勇氣。
信息來源:
[1]特朗普要求提高防衛費 韓強硬回應:按協議辦 參考消息
[2]特朗普抱怨“保護費”少,韓方回應:按協定來 環球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