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不可思議,今天自己居然能夠獲勝,說實話我沒有準備任何語言來回答你。”賽后采訪中,朱雨玲激動得幾近哽咽,眼中閃爍著淚光,面對昔日國家隊隊友、現世界排名第二的王曼昱,這位代表中國澳門出戰的前世界第一以3-1爆冷勝出,晉級WTT美國大滿貫女單八強,當被問及如何在比賽中保持專注時,朱雨玲的回答展現了她不同尋常的心態:“在賽前我準備的就是希望每一分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用自己的節奏打球。”
比賽進程充滿戲劇性轉折,首局王曼昱以3-0強勢開局,然而朱雨玲憑借頑強的多拍相持連得4分實現反超,最終以11-8逆轉拿下首局,次局王曼昱再次以4-0領先,但朱雨玲復制了相同劇本,在2-5落后時連得6分確立優勢,以11-6再下一城,盡管王曼昱在第三局以11-8扳回一局,但第四局朱雨玲早早確立5-1領先,最終以11-5鎖定勝局
技術統計揭示了制勝關鍵:朱雨玲相持球得分率高達62%,遠超王曼昱的45%,這位前世界第一大膽采用“以慢打快”戰術,刻意降低擊球節奏,用加轉弧圈球破壞對手的進攻連續性,成功打亂了世界第二的技術體系
朱雨玲的乒乓球生涯曾閃耀著無數榮光,2010年12月,15歲的她成為世青賽史上最年輕女單冠軍,展現出驚人的天賦,她的職業生涯一路高歌猛進:2016年成為全錦賽歷史上首位女單三連冠得主;2017年10月問鼎世界杯冠軍,首次獲得三大賽單打冠軍;同年11月首次登頂世界第一
2018年,她奪得世界杯、世乒賽和亞運會女團冠軍;2019年4月實現亞洲杯女單三連冠,一個個冠軍頭銜,一次次突破,讓她成為國乒隊伍中不可或缺的核心力量,命運的齒輪在2021年發生轉折,備戰東京奧運會的朱雨玲被確診為甲狀腺癌,這個消息對正處于運動生涯巔峰的她無異于晴天霹靂
但朱雨玲沒有被病魔打倒,在三年的治療期間,她展現超乎常人的堅韌:在病床上完成電子科大的博士學業;接管家族半導體企業;擔任天津大學體育部副教授,將對乒乓球的熱愛傳遞給更多人
2024年9月,朱雨玲通過澳門人才引進計劃,代表中國澳門復出參賽,她在社交媒體上寫道:“這是一段相距1647天的旅程:夢幻、開心、懷念、感恩!我還是那個會打球的multitasker(多面手)。”復出不到一年時間,她創造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從無排名飆升至世界前30;連續擊敗日本名將早田希娜、平野美宇等高手
今年4月,她獲得WTT太原常規挑戰賽亞軍;6月又在WTT球星挑戰賽盧布爾雅那站躋身4強,本次美國大滿貫前兩輪,她以兩個3-1先后淘汰德國老將溫特和葡萄牙華裔好手邵潔妮,體育心理學家徐莉分析:“長期低級別賽事的磨礪,反而鍛造了她‘nothing to lose’(無所畏懼)的放松心態,這種心理優勢在面對頂尖選手時往往能超常發揮。”
“賽前我就對自己說,無論開局多么被動,都不要放棄。”朱雨玲賽后道出了勝利密碼,這番話不僅是她的比賽策略,更是她人生態度的真實寫照,從世界第一到抗癌戰士,再到重返賽場擊敗頂尖選手,朱雨玲的每一步都走得異常艱難,但每一步都充滿了力量,她的經歷完美詮釋了“永不放棄”的體育精神
國際乒聯技術委員會主席波爾指出:“當比賽用球增大后,旋轉和速度的絕對優勢被削弱,心理素質和戰術變化的重要性顯著提升。”這或許解釋了經驗豐富的朱雨玲為何能創造奇跡,朱雨玲的復出超越了單純的競技意義,退役期間擔任大學副教授的經歷使她心態更加放松,比賽更加果斷,正如她所言:“從復出第一天我就對自己說,無論對誰,我打的都是我的乒乓球,做好自己。”
人生的每一步路,都不白走,這是朱雨玲回顧自己抗癌歲月時的感悟,當她在拉斯維加斯賽場與王曼昱擁抱致意時,現場一位華人球迷感嘆道:“今夜我們看到的不是冷門,而是乒乓球最美好的樣子。”走過人生低谷的朱雨玲在社交媒體上寫道:“人生就是一個不斷撥云見日的過程,如果事與愿違,那也一定另有安排,所有失去的都將會以另一種方式歸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