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周一笑、董道力、Yoky
沒有預熱,也沒有發布會,月之暗面在2025年7月11日深夜選擇直接開源Kimi K2 。就在當天,Kimi K2模型悄無聲息地出現在Hugging Face上,官網、App和API同步開放,模型參數、訓練細節等信息也一并放出 。
這次發布的Kimi K2是一個萬億(1T)參數規模的混合專家(MoE)模型,激活參數為320億 。其核心能力發生了清晰的轉向,Kimi此前的標簽是長文本,而K2則為智能體任務(agentic tasks)做了專門優化。
官方展示的例子很能說明問題,比如Kimi K2可以接收一個模糊的需求,通過17次工具調用,自主完成包含航班和酒店預訂的旅行規劃 ;或是執行16次數據分析指令,完成一份專業的薪資分析報告。
在榜單方面,它在SWE Bench Verified(編程)、Tau2(智能體)、AceBench(工具調用)這三項基準測試中是開源模型表現最好的。
在自主編程(Agentic Coding)、工具調用(Tool Use)和數學推理(Math & Reasoning)這三個能力維度上,Kimi K2也緊逼Claude 4 Opus、OpenAI GPT-4.1等閉源模型。
月之暗面此次開源了兩個版本,一個是適合做后續研究和定制化開發的Kimi-K2-Base基礎模型,另一個是能直接用于通用聊天和智能體場景的Kimi-K2-Instruct指令微調模型 。
任何模型都有它的取舍和待解問題。那個以超長上下文能力深入人心的Kimi,這次在K2上只配置了128K的窗口雖然以及對表主流模型,但這背后很可能是在當前階段,優先將資源投入到提升模型的代碼和Agent能力上。
另一個現實問題是運行門檻。官方部署指南明確指出,在主流H200等平臺上運行Kimi-K2的FP8版本并支持128k上下文,最小硬件需求是一個由16塊GPU組成的集群 。盡管模型在vLLM、SGLang等主流推理框架上提供了詳細的部署方案,并支持張量并行、專家并行等多種策略來適配不同規模的集群 ,但這個基礎的硬件門檻,已將絕大多數個人開發者和中小團隊排除在本地化部署之外。這種對大規模、高I/O性能集群的依賴,是其強大能力背后普通用戶難以企及的成本。
一些開發者已經在自己嘗試把它跑在2個蘋果M3芯片的環境里,并表示運轉良好。但要提供更好的本地和低資源環境的可用性,還需要Kimi官方的量化版本。
Kimi K2的發布,是楊植麟在給月之暗面調整方向后,交出的一份重要答卷。
DeepSeek出現證明了開源的價值以及底層模型能力依然是競爭的基石,它甚至會“摧毀”在模型單一能力上優化并用在c端產品里然后快速推廣的競爭策略。
之后Kimi開始在技術上全線轉向預訓練,并步步緊跟DeepSeek。2025年2月,兩家幾乎同時發表論文,挑戰Transformer的注意力效率問題,DeepSeek提出了NSA(原生稀疏注意力)架構,月之暗面則提出了MoBA(混合塊注意力)架構。兩者都試圖解決模型處理長文本時的效率瓶頸。清華大學教授章明星曾對此評論,這說明兩家頂尖團隊對技術演進的方向得出了相似的結論 。但這次K2在文本長度上一般,似乎還沒把MoBA徹底用上。
另外,與MiniMax等對手的做法不太相同的地方在于,Kimi此次的開源模型,架構上選擇了DeepSeek開發和依賴的MLA(多頭潛在注意力),目前技術報告還沒發布,從Hugging Face的信息來看,Kimi K2用了結構類似DeepSeek V3的MLA,專家數增加到了384個,激活專家保持在8個。
在優化器上Kimi此前的工作也成了此次模型關鍵。要訓練萬億模型,通用的AdamW優化器已面臨挑戰。Kimi此前選擇了在更新的Muon優化器上深度投入 ,并針對大規模訓練中的不穩定性,提出了MuonClip技術,最終支撐了K2在15.5萬億token數據量下的平穩訓練。
這些技術投入背后還有一個清晰的技術賭注:“模型即Agent,Agent即模型”的理念。
在K2發布前,月之暗面就通過Kimi-Researcher產品展示了其對智能體的理解——追求一種“零結構”的智能體,不依賴人類預設流程,而是通過端到端的強化學習,讓模型在真實的任務反饋中自主學習如何思考、規劃和使用工具 。為了實現這一點,Kimi K2在可驗證任務(如代碼和數學)上進行強化學習的同時,還通過引入“自我評價(self-judging)”機制,解決了在開放性、非驗證類任務上的獎勵稀缺問題,從而提升了模型的泛化表現。
將這些線索串聯起來看,Kimi K2的開源更像是楊植麟給Kimi重新定位后交出的第一個答卷。其實看看這一路的各種動作,會發現這個團隊一直有一個明顯的特征,他們在技術上還是想爭一口氣,這體現在他們總會有一個自己的“賭注”,此前是長文本,今天就是Agent,然后圍繞一個點,做取舍,押注,交卷。
1
實測K2,瞄準Anthropic的Agent能力
此次Kimi選擇先全線上線給用戶使用的策略,我們也第一時間上手測了測它的實際能力。
首先是一個“打字游戲”。
我們在cline上接入kimi k2模型,并嘗試復現一個中文版打字游戲。
prompts:做一個“打字”游戲,頁面上跳出來一句話,用戶需要在規定時間內,把這句話打出來。
我們在prompts中只簡單描述了一下游戲玩法,而kimi k2自動生成了“需求分析”和“技術方案”,并且針對游戲功能還進行了補充,如進度條、得分系統等。在游戲生成后,kimi k2寫了一份簡單的游戲介紹,包含了操作說明和游戲特點。
而且,kimi k2的打字游戲一次生成完成度就很高,可以直接運行,基本沒有bug。
項目網址:https://ddlpmj.github.io/pw_kimik2_test/
此外,瀏覽網頁獲取信息并作出規劃,也是Agent的重要能力體現之一。
prompts:我喜歡音樂節,我希望你可以幫我找一下今年各大音樂節的名稱、行程等,做成日歷清單,并以html的形式整理出來。
我們嘗試讓kimi k2幫我們做一份“音樂節日歷清單”,并以網頁的形式展現出來。和打字游戲一樣,kimi k2除了prompts中的要求,還像個助理一樣,補充了音樂節的其他信息,如地點、是否確認舉辦等。
在成品頁面設計中,kimi k2還做了規劃,如1-3月舉行的音樂節在同一頁面展示,4-6月的在另一頁面展示。鼠標移動到具體的音樂節上,還會有放大的特效。
能否取得大量數據,并從中做出洞察也是我們考驗的能力之一。我們下載了近5年的上上證指數數據,共1214條,交給kimi k2進行分析。
prompts:@/000001perf.xlsx 這是一份上證指數數據,分析數據并做一份分析報告,報告中要包含圖表

可以發現,kimi k2決定用python進行報告生成,為了讀取表格文件和生成圖表,它會自動檢查有沒有pyhton相對應的庫,并進行下載。
在指標上,kimi k2會自動挑選有代表性的進行分析,如最高/低日成交額,數據波動等。
從分析報告成品來看,kimi k2先生成圖表,后生成分析報告,最后將二者結合,邏輯比較順暢。此外,kimi k2生成的圖表形式多樣,趨勢線、熱力散點圖等都有。
并且kimi k2基本找出了上證指數的特點。
為了測試K2的風格化文本生成能力,我們選擇了一個具有挑戰性的任務:讓它模仿知名脫口秀演員付航的表演風格,創作一段300字的脫口秀段子。
測試結果顯示,K2確實展現出了一定的風格模仿能力。從表面看,生成的文本在語言節奏和表達方式上有那么幾分相似,但仔細分析后發現,它并沒有真正捕捉到付航段子的核心特質。
初次生成的內容存在明顯的邏輯混亂問題,讀起來讓人摸不著頭腦,甚至難以理解基本的表達意圖。經過參數調整和prompt優化后,第二次的輸出在可理解性方面有了顯著提升,至少能夠清晰地傳達想要表達的內容,但依舊不好笑。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K2在最近的升級中展現出了一個有趣的變化趨勢。它的文本表達風格明顯向R1靠攏,開始頻繁使用一些頗為華麗的比喻和相對復雜的措辭。這很可能也跟Kimi K2在訓練中對合成數據的使用有關。
更多的細節等待它的官方技術報告來揭秘。
在Kimi的英文技術博客里,它也直接取名:Kimi K2: Open Agentic Intelligence。在此之前,Anthropic的Claude是把自己和Agent能力捆綁最緊密的模型系列,并且也同樣在聚焦Agent能力同時沒有太多去提高多模態等能力。此次K2對標Claude的思路很明顯,在模型能力上也做了很明顯的取舍。
根據Kimi透露,K2現在已具備復雜指令集解析能力,可以兼容Anthropic等的API接口,可以無縫接入Cline,owl等Agent框架。在社區里,各種對K2的實測也紛紛出現。其中不少開發者也表達了對實測上手K2在Agent能力上的驚艷。甚至已經有人“開發”出把Claude Code里的Claude模型替換成Kimi K2的方法,并且表示可以用來平替。
接下來可能可以期待Kimi 的產品上,也會像Claude那樣衍生出更多功能,預訓練模型的進展最終真正“反哺”到它C端產品上,然后Make Kimi great again。
點個愛心,再走 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