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女不在身邊,有我們陪伴您”,這樣溫暖的話語,誰會想到背后竟是一場精心設計的騙局?
一個曾被譽為養老行業“明星企業”的公司突然爆雷,只留下超3萬名老人欲哭無淚。
25億元,這可不是個小數目,這是多少老人一輩子的血汗錢,老人們的“棺材本”到底被怎么收割的?
山嶼海這個名字,曾經在養老行業可是響當當的,2009年在海南成立,2015年掛牌新三板,看起來是一路高歌猛進,誰能想到,這家表面光鮮的公司,背地里卻是一個精心設計的龐氏騙局?
這家公司是咋做大的?說白了就是利用老年人心理,用小恩小惠把人哄得暈頭轉向,早期他們在海南建了度假基地,搞“候鳥式旅居養老”,讓北方老人冬天去南方過冬,這個點子確實不錯,可在當山嶼海嘗到甜頭后,野心就慢慢膨脹了。
2015年,山嶼海成功登陸新三板,成為“候鳥式旅居第一股”,有了這個光環加持,公司知名度一下子上去了,更多老人蜂擁而至,老人們把辛苦攢下的養老錢,大把大把地投進去,就為了能有個安穩的晚年。
可是到了2017年,養老行業已經滿足不了山嶼海的野心,他們把觸角伸向了更多領域,房地產、互聯網醫院、海外金融,甚至還聲稱要做哈薩克斯坦的礦業。
這種擴張速度怎么看怎么不太對勁,發展這么快,錢從哪來的?現在看來,全是老人們的血汗錢!
最離譜的是2019年推出的“麥子租賃”平臺,這個平臺聲稱做手機、電腦租賃業務,還敢承諾12%的年化收益,要知道,這收益率在正常行業里根本不可能實現,有業內人士直言這就是胡說八道,可老人們哪懂這些?看到高收益,再加上山嶼海的名氣,二話不說就掏錢了。
山嶼海集團創始人熊雄這人可精明了,為了取信于人,他可沒少包裝自己,他強調自己曾在國有銀行工作,還有從軍的經歷,在部隊獲得過南京軍區“國防勇士”稱號,這些光環一加身,老人們信任感倍增,“國有”、“銀行”、“上市公司”,這些詞聽著就讓人放心。
難道以為這就完了嗎?熊雄在短視頻平臺上還是個“網紅”,這種密集式的形象包裝,給老人們造成了一種錯覺,這人這么成功,應該不會騙人吧?
山嶼海的會員制也非常吸引人,聲稱會員可以免費體驗全國各地的度假基地,說走就走,誰不想退休后到處轉轉呢,于是這就正中老人們的下懷!
但騙局總有露餡的一天,2020年受疫情影響,山嶼海的業務開始下滑,凈利潤由盈轉虧,為了維持資金鏈,他們不斷推出高息理財產品,還以“贈送上市公司現金獎勵”為由,來引導老人加大投資,甚至承諾“最高投資300萬元可獲贈3萬元現金獎勵”。
2021年,山嶼海從新三板停牌退市,但他們沒有就此收手,2024年,熊雄更是宣稱公司正沖刺納斯達克,還說在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遞交IPO申請,試圖以這些幌子來為騙局續命。
可是這種“擊鼓傳花”的把戲并不能持續多久,到了2025年4月,資金鏈終于斷裂,熊雄失聯,公司多名高管被刑拘,留下3萬多名老人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現在看來,山嶼海這種明顯的高收益陷阱甚至有些粗糙,那為啥總有人上當?說白了,老人家渴望被關心,害怕孤獨,加上對新事物認知有限,才會一次次被騙。
最可怕的是,有些老人即使知道山嶼海暴雷了,還是不愿相信自己被騙,還幻想著公司能自救,那么騙子們又是如何精準擊中這些痛點的?
要知道,老年人群體有個顯著特點,那就是“有錢有閑”,尤其是一些退休的老干部、老教師,每月有穩定的退休金入賬,積蓄也不少,這輩子省吃儉用,好不容易攢下一筆錢,卻不知道怎么花。
咱們老一輩人節儉慣了,買件新衣服都要糾結半天,生怕兒女說閑話,可這筆錢又不能閑著,就想著得讓“錢生錢”,不然看著通貨膨脹,心里多著急。
我就見過不少老人,自己開個空調,吃頓飯都要斤斤計較,可聽說有什么“穩賺不賠”的項目,動輒就投幾十萬,這不是矛盾嗎?其實一點也不奇怪,老人家害怕成為子女的負擔,總想著多留點錢給下一代,或者是想給自己攢個“棺材本”。
更要命的是,現在的老人多是獨生子女政策下的第一代父母,很多父母他們只有一個孩子,而這個孩子又忙于工作、養家,哪有時間陪老人?老人心里明白,卻不好意思說,這種被忽視的感覺,比身體上的病痛更折磨人。
山嶼海這幫人可太懂這一點了,他們不僅僅是在賣養老產品,更是在賣“關懷”,他們組織各種集體活動,生日會、茶話會、旅游團,表面上是服務,實際上是在填補老人心靈的空洞。
騙子們掌握了老人的心理,就像捏住了七寸,他們知道老人在意啥,就往哪使勁,老人想要社交,騙子就組織活動;老人怕被騙,騙子就立人設,強調國有背景、銀行背景;老人想有尊嚴,騙子就搞噱頭,弄所謂高端會員制度,VIP專享服務。
除了這種心理被騙子拿捏,騙子還利用了老年人信息不對稱的漏洞,一般想年輕人一聽說12%的年化收益,第一反應就是“騙人的”,可老人家對金融產品的認知有限,他們可能一輩子就接觸過銀行存款,哪懂什么P2P、基金、股票的風險?
最可怕的是,山嶼海還玩起了“拉人頭”的把戲,他們鼓勵老會員介紹朋友加入,給予一定提成,這下好了,本來就信任的朋友介紹,誰還會懷疑?這種讓熟人來宣傳營銷,比任何廣告都有效。
這事兒還真不能全怪老人太單純,說到底,老人被騙,是因為他們精神上的孤獨和被忽視,才會對陌生人的“關懷”如此渴求。孩子們整天忙著工作,很少有時間陪伴父母,老人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滿足,就只能從外界尋找替代品,這也是為啥養老騙局屢禁不止的重要原因。
話說回來,老人們辛苦一輩子,就盼著晚年能過上舒心日子,結果卻被騙子盯上,實在是太令人心疼了。那么,面對這些層出不窮的養老騙局,普通家庭又該如何保護自己的老人呢?
要我說,再好的技術、再嚴的監管,都代替不了親情的關懷,子女要多花時間陪老人聊天,了解他們的生活狀況,關注他們的財務決策,別等老人被騙了才后悔莫及,山嶼海的案子不是孤例,這種騙局只要有人貪,就會一茬接一茬地冒出來。
至于山嶼海的后續怎么處理,值得我們關注,希望司法機關能盡快追回資金,給那些被騙的老人一個交代。
這一幫騙子打著養老的幌子,收割老人一輩子的棺材本,真是缺德到家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