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枝葉總關情
——追記江蘇省儀征市人民法院原常務副院長邊曉斌
7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江蘇省委在南京聯合召開表彰會,追授江蘇省儀征市人民法院原黨組副書記、常務副院長邊曉斌“全國模范法官”“江蘇省優(yōu)秀共產黨員”稱號。
2023年12月14日,49歲的邊曉斌在執(zhí)行案件現場勘查任務時,不幸因公殉職。邊曉斌奮斗在基層司法審判第一線近30年,在不同的崗位上創(chuàng)造了過硬的業(yè)績,贏得人民群眾的廣泛贊譽。
47本筆記本,一位基層法官的29年
邊曉斌的犧牲,留給大家大大的震驚和不可置信。
“就在邊院長犧牲前一天晚上,他還打電話囑咐安排救助案件上會研究,月底前把司法救助資金發(fā)放到位。”儀征法院行政裝備科副科長闞超告訴記者,那時的許多救助對象,如今已經走出困境。
儀征法院民二庭法官助理周婷婷還記得出事前兩天與邊曉斌一起接待信訪群眾。“邊院長比我還早到,已經擺放好椅子,迎候信訪人……”
當大家在悲痛中整理邊曉斌遺物時,發(fā)現這位和藹可親、工作認真的同事,遺物里最多的是筆記本,那是邊曉斌從1994年工作以來使用的筆記本,足足有47本。在這47本筆記本里,有學習筆記、有會議記錄、有個人總結……一字一句記錄著邊曉斌從事司法工作29年的點點滴滴。
最上面一本,也是邊曉斌剛工作時最早的一本筆記本,紙張已經泛黃,可筆記本扉頁上,當年邊曉斌使勁描畫的兩個字,依然清晰而莊重——“奮斗”。
一張合影、一塊獎牌、一個好人
邊曉斌辦公室的書櫥里,一張照片、一塊寫著“真情系百姓、溫暖抵人心”的紀念獎牌,被擺在最顯眼的位置。
照片里,與邊曉斌并肩站立的工人們笑得燦爛。聽聞有記者來采訪邊曉斌的事跡,照片中的一員——當地某企業(yè)職工蘇福喜匆匆趕到法院,講述起這張照片背后的故事。
1994年,儀征一企業(yè)招收當地近500名農民成為合同制工人,企業(yè)以一年一簽的方式與他們連續(xù)簽訂短期勞動合同。可過了十幾年,公司突然公告終止勞動合同,讓這批工人以派遣工的名義回原崗位。認為遭到不公正待遇的工人便集體將該企業(yè)訴至法院。
“那段時間我們到法院得有100多次,每次都是一句話,案子進展怎樣了?邊院長每次都和氣地接待我們,聽取我們的想法,還多次帶我們去廠里協調。”
后來這些工人如愿與企業(yè)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工人權益也得到有效保障。盡管已過去十幾年,蘇福喜和工友王忠玉對邊曉斌的感激之情始終沒有變淡。“結案以后,我們拉了一車鞭炮到儀征法院,邊院長拒絕了,就說我們拍張合影吧,最后留下了這張照片。”
他們不知道的是,這張照片和當時工人們送的紀念獎牌,始終是邊曉斌辦公室里唯一擺放的榮譽見證。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如今一聊起邊曉斌,曾受他幫助打贏官司的楊玉珍仍泣不成聲;當得知邊曉斌犧牲的消息,數千里外的新疆新源縣人民法院,邊曉斌曾掛職的地方,也組織了一場追思會;送別邊曉斌遺體時,數百位群眾自發(fā)前來,大家雖不認識,但都感嘆著“邊院長,真是一個好人吶”。
邊曉斌的“燈”還在繼續(xù)照亮
邊曉斌犧牲那天傍晚,同事們久久站立,流著眼淚關掉了邊曉斌臨走沒來得及關掉的燈。燈雖已熄滅,但以身為燈的邊曉斌還在為許多人照亮前路;窗前植物也已干枯,可他種下的公義與希望的種子,還在不斷開出繁花、結出碩果。
行走在儀征的江邊,原某造船有限公司曾經荒蕪的廠房,如今已成為生產翅片管、熱管的車間。正是有了邊曉斌和同事們的不斷奔走,這片曾8次掛牌拍賣均因無人報名而流拍的沿江土地和廠房被重新盤活,258名職工和150余名債權人的權益得到有效保障。
記者來到儀征市寶能小學時,孩子們已經放暑假,“留守”值班的校長尚仁寶帶著記者參觀干凈整潔的校園。“要是沒有邊院長,這個校園、學校前面這條路,都可能還是一片工地呢。”幾年前,寶能小學在建項目因債務糾紛陷入停工。“一邊是家門口的學校‘可望而不可即’,一邊是實驗小學東區(qū)校不堪重負。”尚仁寶回憶,“當時要不是邊院長說‘上千名孩子上學的事都不算迫切,那什么樣的情況才算’,孩子們可能到現在還不能在家門口入學呢。”
“今年我們招生工作已經結束,秋天一到,又會有200多名新同學來報到。”尚仁寶告訴記者。
來源:光明日報
記者:劉華東 蘇雁
編輯:楊書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