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切實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提高未成年人法律素養和自我保護能力,在2025年暑期來臨之際,新賓縣法院刑事審判庭庭長、縣第二高中法治副校長李麗薪走進校園,以《反有組織犯罪法》為核心,結合反詐知識普及,為二高師生帶來了一堂兼具理論深度與實踐指導意義的法治教育課,為青春成長筑牢法治“防火墻”。
以法為盾,解析有組織犯罪的“隱形陷阱
課堂上,李麗薪庭長以“認清有組織犯罪危害,守護青春成長凈土”為切入點,結合近年來涉未成年人有組織犯罪典型案例,系統解讀了《反有組織犯罪法》的立法背景、核心要義與實踐意義。她指出,有組織犯罪不僅嚴重破壞社會秩序,更易對世界觀、人生觀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形成“圍獵”——從校園欺凌的“小圈子”到被脅迫參與違法活動的“深淵”,青少年往往因法律意識淡薄、辨別能力不足而誤入歧途。
通過剖析“校園貸”“套路貸”與有組織犯罪的關聯、幫派勢力對未成年人的拉攏滲透等現實問題,李麗薪庭長深刻闡釋了《反有組織犯罪法》中“預防和治理有組織犯罪侵害未成年人”的專項條款,明確告知學生如何識別身邊的有組織犯罪苗頭,如何運用法律武器拒絕脅迫、尋求幫助,引導學生樹立“法律紅線不可碰、組織犯罪必嚴懲”的認知,從思想根源上筑牢抵御有組織犯罪的“心理防線”。
以智避險,織密電信網絡詐騙的“防護網”
針對暑期是電信網絡詐騙案件高發期、青少年易成為詐騙分子目標的特點,李麗薪庭長將反詐知識融入法治教育,以“擦亮雙眼,遠離詐騙陷阱”為主題展開講解。她結合“游戲賬號買賣”“刷單返利”“冒充老師收費”“中獎詐騙”等針對學生群體的高頻詐騙手段,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拆解詐騙分子的“話術套路”與“心理誘導術”,揭示了詐騙行為的違法性與社會危害性。同時引導學生樹立“未知鏈接不點擊、陌生來電不輕信、個人信息不透露、轉賬匯款多核實”意識,將法律知識轉化為“識騙、防騙、拒騙”的實際能力,讓學生在面對誘惑與陷阱時,既能保持清醒頭腦,更能主動運用法治智慧保護自己。
以情育人,構建“司法+校園”的法治生態
作為長期深耕刑事審判一線的法官,李麗薪庭長深知,法治教育不是“單向灌輸”,而是“雙向共鳴”。課堂上,她既以法律條文為“尺”,明確行為邊界;又以法官視角為“鏡”,傳遞司法溫度。她寄語學生:“青春的底色是奮斗,不是僥幸;成長的保障是法治,不是冒險。法律既是約束行為的‘緊箍咒’,更是守護未來的‘護身符’。”
此次法治課是新賓法院延伸司法職能、參與社會治理的重要舉措,也是“法治副校長”制度落地見效的生動實踐。近年來,新賓法院始終將未成年人保護作為司法為民的重要內容,通過“送法進校園”“邀請學生參觀法院”“網絡直播公益課”“邀請學生參與普法公益視頻拍攝”等多種形式,推動法治教育常態化、精準化,努力構建“家庭、學校、社會、法院”四位一體的未成年人保護體系,讓法治精神真正走進青少年心中,引導他們從“知法”到“守法”再到“用法”,成長為崇尚法治、捍衛法治、踐行法治的新時代青年。
下一步,新賓縣法院將繼續聯合教育部門深化法治進校園工作,以更精準的內容、更生動的形式,為青少年健康成長注入法治力量,讓每一顆青春的種子都能在法治的陽光下茁壯成長,為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新賓、法治新賓培育未來希望。
來源:新賓法院新媒體中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