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價值,作為企業無形資產的核心體現,是衡量其在市場影響力與消費者心智中占據地位的重要標尺。不同于總資產規模可能帶來的負債疑慮,品牌價值的提升往往伴隨著更高的市場認可度和更穩健的財務健康度。那么,在全球輪胎產業中,哪些品牌憑借卓越品質與市場表現,在2025年的品牌價值榜單中名列前茅?這份由Brand Finance發布的權威榜單給出了答案。
冠軍:米其林(法國,87.6億美元)
榮登榜首的是法國輪胎巨頭米其林,其品牌價值高達87.6億美元。米其林不僅穩坐全球汽車輪胎銷量第一的寶座,其業務版圖還延伸至飛機輪胎等多個高端領域,展現出強大的綜合實力。與普利司通并駕齊驅,米其林在品牌價值上對其他競爭者形成了顯著的領先優勢。
亞軍:普利司通(日本,82.5億美元)
來自日本的普利司通(Bridgestone)位列第二,品牌價值為82.5億美元。這不僅是日本汽車工業實力的體現,更是亞洲地區培育出的最具價值的輪胎品牌。值得注意的是,普利司通的品牌價值幾乎是排名第三的馬牌輪胎的兩倍,凸顯了其市場地位。
季軍:馬牌(德國,39億美元)
德國馬牌輪胎(Continental),又稱大陸輪胎,以39億美元的品牌價值排名第三。這家擁有百年歷史的品牌(始建于1871年),總部位于德國漢諾威,是德國發達汽車產業的重要支撐。
第四位:固特異(美國,22.6億美元)
美國的固特異輪胎(Goodyear),創立于1898年,總部位于俄亥俄州。在2025年的榜單中,其品牌價值達到22.6億美元,位列全球第四。
第五位:鄧祿普(日本住友旗下,19.5億美元)
鄧祿普輪胎(Dunlop)品牌價值為19.5億美元,排名第五。這個歷史悠久的品牌最早創建于1929年(注:原文創建年份有誤,鄧祿普通常認為創始于1888年左右),起源于英國,如今隸屬于日本住友橡膠工業集團。
第六位:倍耐力(意大利,19.4億美元)
來自意大利的倍耐力(Pirelli)以19.4億美元的品牌價值排名第六。作為比汽車誕生(1886年)還要早的老字號品牌(始建于1872年),倍耐力擁有深厚的歷史底蘊。特別一提的是,其第一大股東為中國化工集團,盡管如此,企業的實際控制權并不在中國方面。
第七位:韓泰(韓國,16.6億美元)
韓國的韓泰輪胎(Hankook Tire)品牌價值為16.6億美元,排名第七。這家擁有超過80年歷史(始建于1941年)的輪胎制造商,在全球輪胎市場中占據重要一席。
第八位:優科豪馬(日本,14.9億美元)
日本的優科豪馬(YOKOHAMA)品牌價值14.9億美元,位列第八。這個品牌最早被稱為橫濱輪胎,于2008年更名為現名,持續在全球市場展現其競爭力。
第九位:佳通(新加坡,10.7億美元)
來自新加坡的佳通輪胎(GITI TIRE)品牌價值為10.7億美元,排名第九。佳通自1993年進入中國市場,總部設在上海,并在安徽、福建、重慶等地設有生產基地,深耕亞洲市場。
第十位:賽輪(中國,9億美元)
榜單第十位由中國品牌賽輪占據,其品牌價值為9億美元。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和輪胎生產國,中國輪胎品牌雖起步相對較晚,但賽輪集團旗下的賽輪品牌成功躋身2025年度全球輪胎品牌價值前十強,展現了本土品牌的成長與突破。
結語:格局與啟示
這份全球輪胎品牌價值十強榜單,呈現出歐美與亞洲品牌各占半壁江山的格局,且上榜品牌多來自汽車制造業強國。法國米其林與日本普利司通穩居行業前兩位,其領先地位短期內難以撼動。雖然中國僅有賽輪一家品牌進入前十,但Brand Finance數據顯示,中國共有6個輪胎品牌入圍全球25強,包括玲瓏、森麒麟、正新、貴州輪胎、三角輪胎等。除正新、貴州外,其余多集中于山東膠東半島的青島、煙臺、威海地區,凸顯了該區域強大的輪胎產業集群效應。這既反映了中國輪胎產業的整體實力,也預示著未來在全球品牌舞臺上可能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