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益陽日報
益陽日報全媒體訊(記者 周琳 通訊員 孫雨貞)“以前干活累了只能蹲在路邊,現在有了工會驛站,能喝上冰水、吃上熱飯,還能午休,就像在家里一樣方便!”7月8日,環衛工人吳珍秀在資陽區汽車路街道賀家橋社區紅色之家(工會驛站)休息時,對這里的環境和服務連連點贊。近日,記者走訪中心城區多個工會驛站發現,這些遍布城市角落的“愛心驛站”正以貼心服務,成為戶外勞動者的“能量補給站”。
環衛工人在西流灣社區工會驛站納涼休息。周琳攝
在赫山區赫山街道朝陽路社區梓山苑小區紅色之家,外賣騎手李明用微波爐加熱午餐,順手從冰箱里取出一瓶涼茶。“夏天送單容易中暑,這里不僅有藿香正氣水、冰袖,連針線盒都備好了,上次我衣服開裂就是在這兒縫好的。”他笑著說。該驛站專門為環衛工人、快遞員、外賣小哥等群體設計,除基礎飲水、充電設備外,還提供免費午休床位,日均服務超20人次。位于赫山區金銀山街道西流灣社區的工會驛站,配備有電視機、冰箱、微波爐、飲水機、急救用品等設備物資,還專設圖書閱讀區,滿足勞動者的多樣化需求,被評為2023年“全國最美驛站”。
據了解,益陽市工會驛站通過共建和自建相結合的方式,依托社區服務中心、金融網點、快遞站點等場所靈活設立,形成“1公里服務半徑,15分鐘步行可達”的服務圈。目前,全市已建成60個全國、省、市、縣四級“最美驛站”,其中38個提供智能化或24小時服務,確保勞動者隨時“可納涼、可喝水、可歇腳”。
戶外勞動者只需打開地圖軟件或“職工之家”App,即可查詢附近驛站的實時信息,包括位置、圖片和設施設備,輕松享受“一鍵導航”服務。近三年來,全市工會系統投入近200萬元建設資金,持續優化驛站功能,共為戶外勞動者提供各種服務超10萬人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