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之橋:縮短的不只是距離
花江如斧劈刀削,將兩岸隔成 “相聞不相及” 的世界。今年1月,全長2012米的花江峽谷大橋合龍,以625米落差成為“世界第一高橋”。在貴州,這樣的橋有3萬多座—— 這個“無平原省份”在126萬個山頭間,用鋼鐵建筑撐起 “世界橋梁博物館”的名號。
對楊浩宇來說,橋的意義很實在:“爺爺不用摸黑趕路,我能早點到校。” 對村民而言,橋梁重組了空間,更重塑了生活的可能。
“等橋修好了,我們就能省好多時間,爺爺也不會那么累了。”楊浩宇說道。這座全長超過兩公里的鋼桁梁懸索橋,會把兩小時的車程縮短到幾分鐘。與此同時,在上關鎮福農小學,閱讀如同“另一座橋”,正悄悄地改變著孩子們的眼界與表達方式。2025 年6月,東風日產“陽光關愛?i 讀計劃”在福農小學落成全國第20間閱讀室,并捐贈了2000冊新書。
書頁之橋:打開的何止是眼界
三個月前,這里還只是一間普通的閱覽室,原有的藏書數量不足且書籍陳舊,已難以滿足全校三百余位學生的閱讀需求。此外,當地較多學生家庭條件有限,缺少接觸課外讀物的機會,該校對閱讀硬件環境改善的需求更顯迫切。在上關鎮福農小學副校長劉應輝看來,能讓這些孩子從小養成讀書的習慣,“這是對他們一生最好的投資”。
盡管學校條件有限,但教師團隊一直在摸索適合鄉村孩子的閱讀方法。上關鎮福農小學校長韋元武則談到,項目帶來的不僅是物質上的支持,更重要的是一種長遠的文化種子,“現在每個孩子都能讀上書、讀好書了,這是以前不敢想的。”他提到,閱讀給孩子打開了一個通往外界的窗口,讓他們在山水之間,也能想象更遠的世界。
十八年堅守:從送書到筑夢
東風日產“陽光關愛”公益項目自2008年啟動,十八年來已走進全國18個省份,開展69站愛心旅程,為20所鄉村小學建成閱讀室,捐贈近7萬冊圖書,開展超610節優質閱讀課,公益里程已超過10萬公里,惠及超過100萬師生。
期間,“陽光關愛·i讀計劃”公益活動從2019年起,以更多元的方式,去撬動鄉村兒童閱讀的潛能。從單純的圖書援助,到打造可持續運營的閱讀空間;從基礎的識字輔導,到引入戲劇、詩歌、科技課程等多維啟發形式,活動內容不斷豐富,影響力持續擴大。
兩座橋,一個夢
云霧籠罩著花江大橋,楊浩宇與同學站在山嶺看著遠處的鋼鐵巨龍,既是看橋,也是在看向遠方——物理的橋縮短山路,書頁的橋拉長目光。
橋梁與閱讀,一個重組空間,一個點亮認知,都是鄉村孩子的 “通途”。東風日產十八年的堅守,讓“陽光溫暖童年,閱讀照亮未來”不只是口號。當大橋通車的汽笛響起,當閱讀室的書頁翻動,我們終將明白:真正的“天塹變通途”,是讓每個鄉村孩子都能站在橋這頭,通過書頁,看見山外的世界。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所刊發內容不代表本賬號觀點,與本賬號無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