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7日,來自西南大學創新創業學院的小分隊,在美麗的信陽大地上,開啟了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團隊隊員們追溯歷史文脈、深入鄉村教育一線,收獲了寶貴的歷史知識和實踐經驗并致力于總結歸納優秀鄉村學校的成功經驗,為鄉村學校的建設與發展提供經驗性引領。
溯源紅色歷史,探尋信陽文脈
上午,團隊隊員們懷著對歷史的敬畏之心,來到了信陽市平橋區檔案館。隊員們仔細翻閱了1927年至1949年期間的信陽縣縣志,包括《藝文志》、《人物志》和《教育志》等珍貴檔案,在字里行間中捕捉革命年代中信陽在社會風貌、經濟發展、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珍貴信息。
通過這些詳實的文獻資料,團隊對于新中國成立以前信陽市在經濟、建設、教育等各個層面的概況有了初步了解,在后續的過程中也將考察信陽市各地區當下的發展情況進行并古今對比,致力于描摹近百年來信陽市發展的歷史沿革,從而能夠更清晰地復刻信陽的建設發展史并從中提取成功經驗。
深耕鄉村教育,共繪美好藍圖?
下午四點,團隊前往信陽市平橋區郝堂村,與當地宏偉小學的周校長進行訪談,并在周校長的帶領下全面參觀了郝堂村宏偉小學。宏偉小學配備有教學樓、多媒體教室、圖書閱覽室和運動場等涵蓋多方面、多層次的基礎設施。此外,心理輔導室等硬件設施的設立,也體現出學校在硬件建設之外,對學生心理健康與綜合素質發展的高度關注和人文關懷。
在隨后的訪談環節中,校長圍繞鄉村教育的現狀、發展優勢等話題,向隊員們做了深入介紹。她指出,近年來郝堂宏偉小學積極響應國家“教育均衡發展”號召,依托本地良好的交通條件和政府支持,逐步實現了師資配備、課程體系與校園環境的穩步提升。目前學校在涵蓋語文、數學和英語這些核心學科的同時,通過教師一專多能的方式,合理兼顧體育、美術等其他科目,構建起一個穩定高效、責任明確的教師隊伍。
宏偉小學的一大亮點為在課程設計方面的大膽探索,形成了以“鄉村融合教育”為核心特色的多元課程體系。學校不僅開設計算機、心理健康、藝術活動等課程,還充分整合本地生態與人文資源,將農業常識、自然觀察、傳統文化等內容引入課堂,讓學生在生活場景中培養實踐能力與創新思維。
其中最具特色也最成熟的,是將“食育教育”納入常態化教學之中的食育課。通過食育課程,孩子們不僅學習到膳食均衡與食品安全等科學知識,還在親手參與種植、烹飪、分享的過程中,增強了勞動意識和感恩情懷。這樣的教育方式,不只是為了提升孩子們的生活自理能力,更希望通過“小手牽大手”,以孩子影響家庭、以家庭帶動鄉村,將健康理念和文明習慣輻射到整個村莊,從學校教育拓展至鄉村教育。
在訪談過程中,團隊隊員還就“如何吸引優秀師資進駐鄉村”“鄉村教育在數字化時代的適應路徑”“農村學生的心理健康支持”等議題,與校長進行了深入的探討。校長表示,當前學校在師資、生源等方面仍面臨一定壓力,但依托政策傾斜、生活便利、村莊宜居等優勢,這些困難正在逐步克服,學校的發展處于穩中向好的態勢。
郝堂宏偉小學不僅辦學條件良好、教育理念先進,更展現出一種獨特的“鄉土底色”與“時代氣息”的融合。在這樣一所學校中,孩子們能夠在自然中生活、在知識中成長、在關愛中成才,是新時代鄉村教育理念的生動詮釋,也體現了新時代鄉村教育所追求的高質量發展目標,其普適性的成功經驗值得向更多鄉村小學推廣。
本次在信陽的“三下鄉”實踐活動,團隊成員通過實地走訪考察感悟責任,用青春的腳步丈量信陽大地,以赤誠之心播撒希望之種。相信在未來的日子里,這支充滿活力的團隊將繼續秉承“三下鄉”的精神,在更廣闊的舞臺上綻放光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更多青春力量。(杭飛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