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進口玉米拍賣的持續,拍賣結果也開始出現降溫,成交率開始下滑,溢價幅度也明顯降低。
截至目前,進口玉米拍賣在也僅僅是剛拍了4次,拍賣總量大約百萬噸,成交量約半數,而玉米行情就已經由漲轉跌了,并且是山東、東北齊跌的局面。
剛拍了4次,玉米為啥就“崩”了呢?
只能說4個字:無比脆弱。
別看之前玉米漲勢如虹,但其實經不起推敲,而對于玉米的回調,我們在6月末的時候就有過擔憂,說玉米回調是早晚的事。
后來是由于暴雨等天氣因素影響,玉米的下跌才晚了一周。而這時候再加上進口玉米拍賣,于是玉米終于就撐不住,跌了。
為什么說終于呢?
前面說了,玉米回調是早晚的事。
為什么?
這就要先弄明白一件事,那就是現在不是牛市,而是熊市,玉米雖然在政策的力挺下供應偏緊,但是需求卻依然偏弱。
比如深加工利潤不佳,開機率一直在下滑,而飼料企業就更不用說了,上半年需求尚可,但下半年豬價上漲明顯費力,再加上小麥替代等,需求必然也要下滑。
這都是牽制玉米上漲的重要原因,而之前大家都看到政策對玉米的力挺,看到小麥托市對玉米的支撐,但是卻忽視了玉米是有底而尋頂,而這個頂并不會沒有邊際。
所以,玉米不會漫無邊際地上漲,漲到一定程度以后,必然會回調,而進口玉米拍賣只不過是加速了這一過程而已。
隨著玉米的下跌,那么就又產生3個問題:
第一,玉米要跌多久?
第二,玉米要跌到什么程度?
第三,還有上漲的機會嗎?
咱們一個個來說。
先說第一個,玉米要跌多久?
現在玉米有點像霜打了的茄子,有點提不起氣兒來。其實嚴格來說,進口玉米拍賣對行情實質性影響有限,不至于說拍了這么幾次玉米供應就寬松了。
但是更大的影響是情緒,是市場對于后續行情的預期。
第一個擔憂是,隨著進口玉米持續拍賣,成交越來越低,溢價越來越少,那么下一步會怎么辦?
會不會以價換量,通過降低拍賣底價來促進成交?
這是市場擔憂的。
第二個擔憂是另一個拍賣,也就是陳化稻谷的拍賣。
如果這個拍賣也開始啟動,那么兩大拍賣疊加,確實也夠玉米市場喝一壺的了。
所以,在這樣的預期下,選擇賣糧變現的不在少數,這也是為什么山東明明上量并不多,但卻依然照跌不誤。
第二個問題,玉米要跌到什么程度呢?
預計跌幅不會太大。
因為本身拍賣只是給玉米限高、降溫,而不是為了打壓玉米,另一方面,玉米還得給小麥替代出力呢,如果玉米跌得狠了,那小麥替代就會受限,小麥的壓力也就更大了。
所以預計跌歸跌,下跌的空間有限。
第三個問題,玉米還有上漲的機會嗎?
我認為答案是肯定的。
因為第一,玉米只會越用越少,不會越用越多。
雖然有進口玉米拍賣,可能還有陳稻谷拍賣,但都不能全部替代玉米,玉米供應偏緊這個大背景并沒有改變。
另外七八月的天氣十分多變,天氣對新玉米產情擾動增加,玉米市場不會就此認賬低頭,必然還要波動。
所以,這輪震蕩過后,玉米開始重新醞釀,尋找機會。
本文完,歡迎關注并點贊,給個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