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蘭媽談育兒
我們都希望孩子成長得如預期效果那樣積極勇敢、才華出眾,可現(xiàn)實卻是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反骨之子
你越希望孩子成為什么樣子,他們往往就越朝相反的方向狂奔
和閨蜜一起逛街時,她就跟我抱怨說:
“現(xiàn)在孩子真的是太脆弱了,我就是說了一句你還需要多努力一下,我女兒就氣得在房間里哭的停不下來,我問她為什么哭,她居然還指責我不愛她”
“事實上,她這個人生性懶惰,做什么事情又三心二意,特別是遇到一點有難度的事情都直接逃避地躲到了一邊”
聽著閨蜜對她女兒始終都是比較低的評價,我突然想到網(wǎng)上的一段話:
“逃避型的人活得其實特別不容易,明知道自己不該逃,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一直在躲著困難走,繞開它,他看到結果了也很痛苦,但自己無力克服,他為什么會逃?就是因為這些東西他不愿意去面對,所以才在看上去很理智又該做的事情上選擇了逃避”
以前還不明白這句話,直到某一次突然想到某件事情,后悔當初沒有再堅持、再努力一下的抓耳撓腮時,腦海里唯一的想法就是:“要是世界上有后悔藥就行了,我一定要…”
事實上,當我再次面對同樣事件時,內(nèi)心還是無法平靜地迎接挑戰(zhàn),為了避免不希望的結果出現(xiàn),逃避就成了唯一的出路
所以,“逃避型”人格的一生,確實是很不容易的,在糾結中后悔,在后悔中鼓起勇氣,可這份勇氣又只是很短暫的時間…
而那種明明想要、又害怕結果的感覺,分明就是沒有安全感的典型表現(xiàn),特別是在無助的情況下也根本不知道自己該怎么做
不想孩子陷入這種自卑、糾結、又無助的狀態(tài),那家長就需要幫孩子找到屬于自己的方向感,直到能沖破云霄、克服所有的恐懼和害怕
比如,以下幾種方法,就能幫孩子有效走出“逃避型”人格的傷害:
01
了解問題
把嘴巴管住,打擊人的負能量話別說
每個孩子都有無限發(fā)揮的潛力,就看家長是如何看待他們的
如果一開始的時候我們就認為孩子不行,那在家長所投射的不信任目光下,孩子的心理防線就會顯現(xiàn)出來,同時也會跟著負面悲觀起來
有一個女孩,她就是屬于那種智力、行為習慣、性格,還有學習態(tài)度方面都存在問題的“學困戶”
在學校,老師會經(jīng)常給予心理指導,但還是怎么也無法打開心結,似乎每次一提起“老師找你有事”都害怕地躲到一邊
用女孩的話來說,也是“完了,完了,肯定是老師要批評我,說我考試的分數(shù)太低了,我該怎么辦呀”
那種著急得在原地跺腳的狀態(tài),也確實是將“學生怕老師”演繹得淋漓盡致了
于是,當老師拼了命地把學生往身邊拉,而學生卻想盡辦法要逃離時,老師帶領孩子走出困境的希望自然也就不高了
沒辦法,老師只好找到女孩媽媽,希望媽媽能幫助孩子走出“逃避”、和動不動就“害怕”的膽怯心理
沒想到,當媽媽向女兒了解情況時,她居然口出驚人地說:“我學習成績很好呀,老師讓我當組長收作業(yè),每天還給我發(fā)很多零食表揚我呢”
事實上,根本就沒有所謂的當組長,只不過是那天組長不在,老師才讓她頂替一下,幫忙收下一個組的作業(yè)
至于零食嘉獎,那也是女孩自己拿錢去買的,當媽媽面撒謊,一方面是擔心媽媽批評,另一方面也是假裝自己很優(yōu)秀,才得到了老師的獎勵和認可
聽完這些,媽媽差點氣得要把她揍一頓,好在最終理智戰(zhàn)勝了情緒
在后續(xù)和女兒進一步溝通時才知道,原來孩子內(nèi)心之所以脆弱、愛逃避,嘴巴也經(jīng)常撒謊的原因,就是因為媽媽曾經(jīng)對她說了一句“老師不喜歡成績不好的孩子”
這句話,無疑就是此地無銀三百兩,也從心靈上造成一種“不被認可”的傷害
所以,越是容易逃避的孩子,他們身后往往站著一個嘴巴嘮叨、喜歡翻舊賬、說話還不注意方式的家長
家庭環(huán)境是孩子成長的第一影響力,你的孩子最終會成長為什么樣子,也是取決于父母的態(tài)度如何
想要幫助孩子有效走出“逃避型”人格的束縛,那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應該是管住自己的嘴巴,不要對孩子說打擊、或貶低的負能量話
02
接納問題
越害怕什么,就越要勇敢去面對什么
每個人都有自己所面臨害怕、或者不愿意被提及的心理禁區(qū)
為了防止自己不會受到傷害,他們往往也會表現(xiàn)得特別敏感,只要是自己表現(xiàn)得不夠優(yōu)秀,或者遇到了自認為很難的事情,就會從心里面覺得周圍的很多人,都在瞧不起自己、貶低自己
鄰居家的女兒就是如此,她也是一個比較典型的“學困戶”
不過,好在鄰居是一個特別懂得教育的新時代媽媽,面對女兒身上的所有問題并沒有著急地大呼小叫,也沒有逢人就抱怨自己娃身上的不足,而是能做到完完全全地接納孩子身上的缺點
比較典型的一次,孩子的數(shù)學考了37分,這樣的成績雖然沒有在群里邊公布,但老師私信過來的消息也讓她這個媽媽倍感丟人
當時,心里面的怒火可謂是達到了頂峰,腦袋里也想著無數(shù)個收拾孩子的方法
可等到下午放學回家,看到孩子背著書包累得滿身大汗,回家后也積極從書包掏出書本寫作業(yè)的一幕,她突然間就想明白了:“孩子只是學習差點、成績差點,又不是做錯了人”
于是,想明白自己養(yǎng)孩子最期待的是什么后,鄰居媽媽每天都會抽空和她女兒聊聊天
聊什么呢?聊得居然還是她女兒最害怕、最不想面對的事情
?比如,女兒最害怕被別人議論成績,那媽媽就會特意去找每次考試卷子里進步的地方,可能是字跡寫得工整,可能是成績比上一次多了幾分,也可能是超越了班上的xx同學…
?又或者,女兒的友誼小船說翻就翻了,還不允許家里有人提及時,媽媽就會給女兒買一束花,并鼓勵說:“去吧,把這束送給你的朋友,如果她還把你當朋友,那這束花就是見證你們友誼長存的儀式感,如果她對你滿不在乎,那這束花也是你們友誼的告別儀式,你也要勇敢地告訴對方:我一定會交到比你更好的朋友”
總而言之,在鄰居媽媽的概念里,女兒越是害怕什么、她就越是用孩子能夠接受的方法帶領著去克服,直到問題徹底被解決,孩子的心結也被慢慢打開
是呀,困難從來不會因為你害怕就自動消失,問題也不會因為你擔心就自己解決了,只有先接納問題把心目中的恐懼克服了,孩子才能真正地做到專心致志、一心一用
這個過程雖然會有些困難,對孩子來說也是一次不太“友好”的行為挑戰(zhàn),但只要孩子克服了這些問題,就能真正開竅、逆襲成一匹獨闖叢林的黑馬
03
解決問題
不要怕失敗,允許所有不好的事發(fā)生
逃避的終究問題實際上就是害怕,擔心結果、擔心過程、也擔心著周圍人的目光聚集
想要解決這一點,除了上述所講到的了解問題、和接納問題之外,最后一點就是帶著孩子去真正解決問題了
記得蘭媽女兒有次考試也不及格,成績創(chuàng)下了歷史低分,老師毫無意外地打電話把我批評了一頓
那種被擺在明面上的指責,讓我有種不知道如何答話的負罪感,總覺得老師對女兒失望了,對我這個家長也失望了
為了提高女兒的成績,蘭媽當天下午就去看了輔導班,希望女兒能通過補課的方法提升自己的學習質(zhì)量
沒想到,女兒卻一改常態(tài)地默默跟在我身后一句話不說,對待補課的事情也選擇接受了
我好奇她為什么這次會乖乖聽話,她告訴我:“因為我也想做一個被老師喜歡的好學生,如果我能考上一個好的分數(shù),那老師就不會不理我了”
講真的,當時聽完這些話心里蠻不舒服的
為了不給女兒造成額外的心理壓力,我在“補課”、和“自學”方面選擇尊重女兒的決定,她若是想上輔導班我天天接送,她若是想在家自學我也會隨叫隨到
女兒呢,也很爭氣,明白“學習全都是態(tài)度和努力的事”,便直接選擇了后者的自己努力
可這條路,明顯是比專業(yè)的輔導補課更加難走一些:
?首先,就是作業(yè)不會做的情況,當遇到不會做的題拿來讓我教她,一遍兩遍、三遍四遍都不會后,很難說一點情緒都沒有
?其次,就是成績的上升速度太緩慢,特別是每次努力過后并沒有太大的幅度增長時,不光是女兒會沮喪,就連我這個媽媽也懷疑“孩子是不是沒有學習的天賦”,可猛然間又覺得自責:“如果連媽媽都如此看女兒了,那孩子哪里還有進步的動力了呢”
好在,上面的這些問題,雖然的的確確出現(xiàn)在蘭媽的腦子里了,但最后并沒有對女兒大發(fā)雷霆地表達出來
特別是面對曾經(jīng)可能對女兒造成心理傷害的一些碎語,蘭媽也真誠地向她道歉,當我們娘倆拍手和好,想說什么就說什么時,發(fā)現(xiàn)孩子身上的很多問題都在慢慢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所以,改變孩子的終極目標就是和孩子相處融洽,好的關系才是決定一切的開始,當孩子真正喜歡、接納你時,那你嘴里說出的話也變成了尊重和崇拜
這個過程中,家長最應該做到的就是允許孩子失敗、也允許一切不好的事情發(fā)生,哪怕孩子目前真的表現(xiàn)特別糟糕,也要用贊賞的目光對他們說“已經(jīng)很不錯了,比爸爸媽媽那時候強多了,如果再繼續(xù)加油好好努力,假以時日我們都得拜你為師了”
如此,孩子的內(nèi)心有力量了,做什么自然也就更積極上進了
那么,關于“逃避型”人格的孩子該怎么教育這件事,大家還有哪些不一樣的建議與看法呢?歡迎評論區(qū)留言分享!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