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 年,陳光標出生于西南崗天崗湖。
家里的地雖不少,一家人卻在貧困的泥沼中艱難掙扎。母親目不識丁,而在這個七千余人的大村里,僅有三人完成初中學業,陳光標的父親便是其中的一位。父親畢業于峰山中學,一手遒勁秀美的毛筆字,在村里無人不曉。
憑借出色的書寫功底,父親被大隊村長大隊長選中,獲邀成為一名教師。在那個師資稀缺的年代,這份工作本是家庭翻身的希望,可命運的齒輪卻朝著意想不到的方向轉動。1973 年,年僅八九歲的陳光標,本來可以憧憬著父親教書后生活的改善,村書記一句 “富農” 的判定,瞬間擊碎了所有期待。
父親不僅與教師崗位失之交臂,還被送進學習班,開始了長達一個月的學習改造。當時,年幼的陳光標挑起了為父親送飯的重擔。
這段經歷,如同一把刻刀,在陳光標年幼的心中留下深刻印記。
家庭的驟變,生活的磨難,不僅鍛造出他堅韌不屈的性格,更讓他在苦難中萌生了改變命運的強烈渴望。他暗暗發誓,終有一天要憑借自己的力量,走出困境,也讓更多人不再遭受同樣的苦難。多年后,陳光標投身商海、熱心公益,或許正是幼年這段刻骨銘心的經歷,成為了他不斷前行、回報社會的精神動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