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上海頻道
人民大舞臺 滬疆藝同臺
跨越千里的藝術對話:讓文化在協作中扎根生長
在首日滬疆兩地達人們的初次會面中,雙方通過展示各自特色節目,搭建起了初步了解的橋梁。隨著 “人民大舞臺” 活動的推進,共同彩排的開展讓雙方的交流邁入更具實質性的階段。上海達人們與巴楚的文工團成員們為了即將到來的正式演出,開始了一段深度協作、心意相通的創作旅程。藝術,成為最直接、最生動的交流語言。
藝心相照:從 “體驗者” 到 “共鳴者”
為了幫助上海達人們更深入地感受當地文化的底蘊,團隊在排練間隙安排了在紅海景區的文化體驗。壯闊的原始胡楊林、喀什河濕地與絲綢古道驛站的印記,構成了獨特的背景。在這里,非遺傳承人展示了精湛的手工技藝,讓上海達人們得以觸摸千年文化的溫度。一位新疆75歲老黨員演奏卡龍琴的時刻,那瞬間引發了達人們的情感共鳴。
“這旋律充滿了生命力,直擊人心。”
上海達人們情不自禁地隨著樂聲即興起舞,在無聲中拉近了彼此的距離。熱情奔放的當地歌舞,也讓成員們更直觀地感受到了巴楚的活力。這些體驗,為即將開始的緊密合作注入了更深的理解與靈感。
匠心共鑄:從 “表演者” 到 “同行者”
回到排練場,滬疆達人們不再是單獨的表演者,而是成為了緊密協作的伙伴,共同為融合舞臺精雕細琢。海之韻葉丹全身心反串“庫爾班大叔”,與新疆舞者反復磨合“每一個眼神、每一個動作”,情感在專注中悄然升溫。
《小城夏天》旋律躍動,上海健身達人郭洳言與新疆舞者合作格外高效。“新疆伙伴們的專業素養和熱情超乎想象,合作非常順暢愉快!”郭洳言贊嘆道,并萌生創意:“未來很想把新疆舞蹈的韻律之美融入健身課程。”新疆舞者同樣振奮:“這種活力形式激發我們創作更富時代感的作品!”
在排練廳的另一角,海之韻合唱團的張培德老師介紹,此次他們將為大家帶來《花兒為什么這樣紅》。
“我們特意設計了一個巧思 —— 由本地伙伴先用維吾爾語演唱前奏段落。” 兩種語言在同一首經典旋律里自然流轉、和諧共鳴,語言的差異在藝術共通的表達中悄然消融。
排練間隙的互動同樣傳遞著溫暖。丁雪萍的小魔術成為“破冰”利器,與當地魔術師發現的共同“戲法”引來陣陣笑聲;牛瑞峰與約麥爾艾力·吾舒爾的即興伴奏歌唱,歌聲與笑聲交織,充滿“兄弟般的融洽情誼”。
藝潤同心:從 “合奏” 到 “和鳴”
“人民大舞臺”文化潤疆活動進入了核心的協作共創期。這遠不止于對節目細節的技術性打磨,更是滬疆兩地藝術家通過肩并肩的努力,在共同的藝術表達中尋求深度共鳴、增進相互理解、建立牢固信任的關鍵過程。海派藝術的細膩與新疆文化的熱情,在共同的創作目標下相互激發、彼此滋養。
隨著彩排的扎實推進,雙方對即將啟幕的演出滿懷篤定。那些凝結著兩地心血與情誼的融合之作,早已不止于 “待演節目” 的定義:它們是藝術語言消解隔閡的生動注腳,更是 “以藝潤疆、以情連心” 這一理念從抽象到具象的深刻實踐,讓文化的根系在協作中愈發緊密地交織生長。(朱點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