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晚,由海南省演藝集團承辦、新疆藝術劇院民族樂團呈現的《天山南北》音樂會,在海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中心圓滿落幕。這場融合新疆民族音樂與交響藝術的盛宴,以無界的旋律搭建起文化交流的橋梁,讓海南觀眾在樂聲中觸摸新疆的文化脈動。
作為展示新疆多元文化的音樂使者,新疆藝術劇院民族樂團始終堅守傳統、探索創新。本場音樂會由指揮家努爾巴納?依明執棒,她以精準的藝術把控,將絲路風情與時代氣息融入每一段旋律,使熱瓦普、手鼓等新疆民族樂器與交響樂和諧共鳴,讓千年民樂在當代舞臺綻放新彩。
音樂會以《絲路馨聲》開篇,古樸旋律勾勒出絲綢之路的歷史長卷,民族樂器與交響樂的交織,奏響東西方文明對話的千年回響。隨后,一曲曲樂曲次第展開:馬頭琴的悠揚仿佛帶觀眾置身北疆草原,感受風吹草低的遼闊;描繪伊犁風光的旋律則似花香彌漫,勾勒出如畫景致。當《我們新疆好地方》的熟悉旋律響起,全場氣氛達到高潮,歡快的節奏中飽含著對家鄉的熱愛,也讓新疆的風情與椰城的夜色交相輝映。
這場演出不僅是音樂的碰撞,更是一次深刻的文明對話。熱瓦普的熾烈、手鼓的躍動與交響樂的恢弘完美融合,生動詮釋了“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文化共生圖景。正如觀眾所言,當新疆的風沙與海南的海浪在旋律中相遇,無需語言翻譯,便能引發心靈的共鳴。
“音樂是超越語言的世界語,新疆的‘心跳’通過旋律清晰傳遞到我們心里。”海口音樂教師王女士的感受道出了許多觀眾的心聲。
帶女兒前來觀演的市民李先生說,音樂中鮮活的畫面感讓孩子對新疆充滿向往。在瓊工作20年的新疆籍觀眾艾力?買買提則坦言,熟悉的旋律在異鄉響起,讓他深切感受到文化的凝聚力。
海南省演藝集團有關負責人表示,此次承辦《天山南北》音樂會,是推進跨區域文化交流、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具體實踐。未來將持續引進優秀藝術作品,為促進文化互鑒、搭建藝術橋梁貢獻力量。
(中國日報社海南記者站 陳博文 | 伍寅夢詩、鄭鈺琪)
來源:中國日報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