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在西太舉行兩場大規模軍演,毫不掩飾其目的就是“針對中國”,還有19個國家將派兵參加。然而轉過頭,美國發現情況不妙,自己的最強戰力陷入了很不樂觀的局面,這是怎么一回事?
從7月10日起,美軍在亞太地區舉行代號“部隊重返太平洋”的演練,一共有19國參加,以“檢驗機動戰斗部署”的作戰策略,最終達到快速、靈活、隨時隨地部署小而精的軍事力量的目的。而在3天后,同樣是美軍主導的“護身軍刀”演練將啟動,參演國家依然是19個,并增加了人工智能軍事化、網絡戰等內容。從美國的舉動看,他們很害怕在可能出現的“大規模沖突”中,被中國“一鍋端”,因此集結了19國之力在亞太施壓。而且,美國核潛艇“紐波特紐斯”號出現在冰島港口,這被認為是強化北極地區軍事部署,進而“封鎖”中俄戰略通道的舉動。
然而在這個時候,美軍收到了一個噩耗,那就是在2026年,他們的最強戰力之一的核動力航母,數量將降至10艘。出現這種情況,原因是老舊的“尼米茲”號將在明年5月退役,但預計在本月交付的“肯尼迪”號航母再次出現延期,要等到2027年3月才有望正式服役。而且,“肯尼迪”號的交付已經多次推遲,原本在2024年6月就將服役,現在還要再等1年多。雖然美國法律規定,海軍必須保持11艘航母的規模,但到了艦艇壽命極限的“尼米茲”號無法再延長服役期,而美國的船廠也難以提升產能。這個情況,讓美國海軍焦頭爛額。
而且,剩余的10艘美國航母,其中的“斯坦尼斯”號情況極其糟糕,該航母早在2019年就回到諾福克進行維修,但又遭遇了全船電路燒毀的事故,只能啟動“中期換料大修(RCOH)”。看到這種情況,美國海軍心里很清楚,“斯坦尼斯”號已經失去了戰斗力,而且還要長期占據一個修船廠的船塢,對美軍其他艦艇的維護保養都造成很大的影響。事實上,作為上世紀90年代制造的航母,“斯坦尼斯”號交付時就讓美軍很不滿意,因為接收時的質量就很差,但該航母現在的情況如此糟糕,是他們沒想到的。如此一來,美軍真正能使用的航母,其實只有9艘。
當然,美國的對手也沒好到哪里去,俄羅斯“搶救”多年的“庫茲涅佐夫”號航母,已經停止了所有維修和升級工作,基本宣告俄軍放棄了這艘命運多舛的巨艦。這也說明,僅憑現在的武器裝備性能和規模,美軍壓制絕大部分對手完全沒有問題,優勢非常明顯。
但是,“絕大部分”不是“全部”。從美國海軍目前的維護情況,以及艦艇建造進度看,他們在2035年預計將有48艘裝備相控陣雷達系統的現代化軍艦,即“盾艦”。然而,中國海軍在今年之內,又能把現役盾艦數量提升到46艘。到了2035年,中國海軍預計能服役約96艘盾艦,正好是美國的兩倍,而且服役時間更短,裝備更先進。這也是為什么,國際分析人士經常表示“時間在中國這邊”,美國也很清楚這點,但他們現在拉上18國來施壓中國,也說明自身實力確實在走下坡路,無力單獨應對中國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