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4406字
閱讀預計10分鐘
作者|哈托什?辛格?巴爾(Hartosh Singh Bal)
編譯|何佳蔚
編譯審核| 胡可怡
本期編輯|何佳蔚
本期審核 |單敏敏
編者按
本文認為,印度教民族主義政治并未因印人黨在2024年大選中的挫敗而退潮。2024年大選只標志著莫迪個人魅力的退潮,印人黨背后的母體組織國民志愿服務團(RSS)仍將通過其拓展了的組織網絡和動員能力推動印度教民族主義政治繼續前進。作者通過分析最近幾次地方選舉指出,RSS支撐的印度教右翼政治網絡通過將低種姓少數群體與其舊有高種姓基礎整合,足以在印度許多邦建立執政聯盟。在2024年大選后,RSS與印人黨的關系重新回到了“RSS控制印人黨”的歷史常態,而RSS從未從印度教民族主義的強硬立場上后退。此外,RSS代表的印度教民族主義網絡已經滲透到了印度行政、司法、教育等各個方面。作者在最后指出,所有試圖與印度打交道的國家都必須認識到,印度教民族主義已經深入整個印度國家肌理,左右印度的國家決策。RSS的愿景也將推動印執行更激進的外交政策,包括尋求吞并部分鄰國領土。南亞研究通訊特編譯本文,供各位讀者批判參考。
圖源:外媒
一年前,印度2024年大選結果公布時,幾乎所有人都感到意外。執政的印度人民黨(BJP,以下簡稱印人黨)原本有望連續第三次贏得議會多數席位,最終卻只獲得全國545個席位中的不到240個。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曾承諾將在議會中獲得絕對多數席位,結果卻被迫與其他政黨組成聯合政府。這是莫迪首次不得不依賴印人黨以外的政客來支撐政府。
印度的反對黨自然為這次選舉結果歡欣鼓舞,數百萬因莫迪的印度教民族主義政策而飽受壓制的普通民眾也同樣感到振奮。莫迪執政期間,其取消了印度唯一穆斯林占多數的邦——查謨和克什米爾的特殊地位,頒布了一系列歧視穆斯林的公民法案,并在阿約提亞(Ayodhya,印度教史詩中羅摩神的誕生地)一座舊清真寺的遺址上修建了羅摩神廟。莫迪在最近的競選活動中大肆宣揚這些“政績”,還沿用了他標志性的散播伊斯蘭恐懼癥的手段——正是這些做法讓他在之前的選舉中一路大勝。因此,當他在2024年大選中未能再現橫掃之勢時,自由派人士認為,印度教民族主義的影響力存在上限,印人黨對國家的掌控或許終于要松動了。
誠然,2024年大選削弱了莫迪的勢頭。莫迪向來將個人魅力當作重要政治籌碼,這份影響力如今顯然打了折扣。但自2024年全國大選以來,印人黨在多數地方選舉中依舊獲勝,包括一些原本預期會失利的地區。印人黨的印度教民族主義立場絲毫未減,而是采取了策略性轉變:不再單單依賴莫迪一人,而是更多借力其擁有百年歷史的“母體”組織、印度最具主導性的印度教民族主義力量——國民志愿服務團(RSS)。
多方面來看,這其實是回到了過去的常態。在莫迪2014年大獲全勝之前,RSS一直控制著印人黨。盡管莫迪在意識形態上仍受制于這個組織,但他的政治聲望曾經讓他不必對RSS言聽計從。與印人黨歷任領導人不同,莫迪無需專程前往RSS總部拜見其領袖,反倒是RSS負責人主動來拜訪他。但如今情況不再:2025年3月,莫迪自2014年就任總理以來首次前往RSS組織總部“朝圣”。在最近的各邦選舉中,印人黨的競選活動也不再用莫迪的形象造勢,而是靠該黨龐大的骨干成員——他們挨家挨戶地奔走,為印人黨的勝選鋪路。
RSS的成功應讓任何認為“印度教民族主義正在衰落”的人警醒。這表明,所有關于“印人黨即將垮臺”的預測都言過其實,即便沒了莫迪,該黨也絕非死路一條。事實上,背靠RSS,印人黨可能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強大、更具韌性,其根基廣泛,動員能力超群。無論未來由誰掌舵,印人黨都已具備在未來數年主導印度政壇的能力。莫迪終究是肉體凡胎,但RSS卻不然。
一、種姓整合
乍看之下,2024年印度大選似乎結果一目了然:印人黨失去63個席位,其主要競爭對手國大黨則增加47個席位。由此看來,印度的情況似乎和世界上其他一些現任政府陷入困境的國家沒什么兩樣。
但國大黨新增的席位,大多是從那些小黨派手里搶來的,并沒真正撼動印人黨的地盤。實際上,在印人黨與國大黨一對一正面交鋒的選區,印人黨都未被擊退。相反,印人黨幾乎在單一邦——北方邦——失去了半數席位,敗給了地區性政黨社會主義黨(Samajwadi Party)。失去這些席位,也并非因為民眾對印度教民族主義的大規模反感,而是因為社會主義黨效仿了印人黨的競選模式。在過去20年里,印人黨通過賦予印度中小種姓群體有限政治權力,將其整合為選舉聯盟——這是國大黨執政數十年未能做到的。印人黨一方面與代表這些種姓的小型政黨結盟,另一方面在自身隊伍中預留一定選舉代表名額,以此完成整合。隨后,印人黨將這些所謂的“落后種姓”與高種姓基本盤相融合,打造出一個令對手難以匹敵的選舉力量。而社會主義黨依循同樣的路徑:在黨內為落后種姓領袖提供發展空間,并向落后種姓候選人分配大量參選名額,最終成功奪取了數十個席位。
然而,國大黨未能領會這一點,反而將2024年的選舉結果視為自身路線正確性的證明,在備戰地方選舉時絲毫未作調整。例如,在10月舉行的北部哈里亞納邦選舉中,國大黨孤注一擲,全力爭取單一主導農業種姓——賈特人(the Jats)的支持。與此同時,印人黨則鞏固了其落后種姓組成的傳統聯盟,動員他們形成對抗力量。最終,印人黨在哈里亞納邦議會的90個席位中贏得48個,較以往有所增加,而國大黨僅獲37席。這無疑是國大黨的一次重大挫敗。
二、關于印人黨消亡的預測被嚴重夸大了
值得注意的是,印人黨在哈里亞納邦的競選活動中幾乎未提及莫迪。往常隨處可見的莫迪頭像,這次沒出現在該黨的宣傳海報上;向來圍繞莫迪講話設計的競選口號和政策主張,這次也換了路數。相反,印人黨依靠RSS的大量基層努力來整合種姓力量,催發投票熱情。RSS官員在該邦各地的小社區開展工作,挨家挨戶動員選民。選舉前,RSS將現任印人黨首席部長(來自占主導地位的城市種姓)替換為來自邊緣種姓的政客。這些動作最終幫印人黨拿下勝局,在全國選舉受挫后,及時穩住了陣腳。
印人黨依循類似路數,拿下了印度第二大邦馬哈拉施特拉邦2024年 11 月的選舉。該黨再次將各地種姓力量擰成一股選舉合力,而這次發力的不是莫迪,是總部就設在馬邦的RSS。隨后,在2025年2月,印人黨又在德里獲勝。首都的勝利尤為引人注目:德里是印度最大的都會區,政治生態向來與全國多數地方不同。但RSS成功將農村地區的種姓政治搬到了城里,掀翻了執政的平民黨(Aam Aadmi Party)。平民黨此前在德里連續兩次勝選,所憑借的是對教育、醫療領域的關注,以及對印度教原教旨主義采取的靈活立場(印人黨也得到了國大黨無意間的“助力”:國大黨在德里幾乎所有選區均派出參選人,無形中分流了反印人黨的選票)。
當然,印人黨并非僅僅依靠基層動員贏得選舉。該黨還通過威權手段為自身謀利——壓制媒體、騷擾反對者,并對印度選舉委員會施加越來越大的影響。在掌控選舉委員會的人事任命流程并安插親信后,該機構開始挑選對印度教民族主義候選人有利的投票日期和日程安排。選舉委員會的運作也變得越來越不透明,對選民名冊和登記問題避而不答。但這些因素在2024年全國大選中都已存在,當時印人黨的表現并不理想。因此,該黨近期的勝利標志著其在組織層面取得了更大成功。
三、新掌權者,與舊掌權者無異
德里、哈里亞納邦、馬哈拉施特拉邦的選舉表明,莫迪的影響力下滑并不意味著印度教民族主義的衰落。這些選舉重置了該意識形態運動內部的權力格局。莫迪可能仍是印度教民族主義的“門面”,但RSS現在掌控全局,RSS不會再屈從于總理,或任何單一個人。
RSS可能對這種權力回歸感到滿意。20世紀80年代初,正是在RSS幫助下,印人黨才得以成立,且RSS在該黨的大半歷史中始終主導其走向。莫迪的職業生涯始于RSS專職人員,后被RSS派往印人黨工作。直到他擔任總理后建立了強大選舉基礎,才得以擺脫RSS的制約,最終甚至能夠對該組織發號施令。這種安排曾為RSS帶來回報,因為莫迪實現了許多RSS的核心愿景。但RSS從未甘愿屈從于一名民選官員,故而,該組織將2024年選舉結果視作重新確立自身地位的契機。RSS負責人巴格瓦特(Mohan Bhagwat)在印人黨遭遇失利后表示:“真正的服務者”不應有“傲慢之氣”——此言對莫迪的暗諷不言而喻。
莫迪的世俗派反對者可能樂于看到他被RSS削弱,但他們終究不應為此慶幸。事實上,RSS的重振旗鼓,可能使印人黨比莫迪領導時更加強大。印人黨自2014年以來享有的權力可能是短暫的,可能隨著莫迪的離任而減弱。但通過依托RSS的組織力量,印度教原教旨主義者已使這一意識形態運動更具持久性、存續力。RSS用一個世紀的時間建立了龐大的網絡,參與選舉、文化活動并介入各類事務。RSS挺過了各種障礙,包括四次被禁止活動,卻始終屹立不倒。這個組織絕不會輕易消失。
如果明天印人黨沒有莫迪,印度教右翼勢力仍將掌控印度政治。RSS已打造出任何政黨都無法匹敵的“選舉機器”,在印度官僚體系、司法機構中安插了大量支持者,控制了其勢力范圍內的幾乎每一所大學,并對課程設置進行改造,以灌輸其粗糙的印度教至上主義意識形態。如今統治德里、哈里亞納邦和馬哈拉施特拉邦的首席部長們,或許并非莫迪式的魅力型政客,但從RSS的角度看,他們甚至有更加突出的“過人之處”:這些人是在RSS匿名架構中成長起來的無名干事,全身心致力于推進RSS的議程。換言之,印度的政治、社會機制正日益淪為RSS的工具。
任何試圖與印度打交道的人都必須認清,從今往后,他們實際上是在與RSS交涉。在日常層面,這可能看似無關緊要。但總體而言,這將意味著印度政治生態的民族主義色彩將更為濃厚。例如,在最近的印巴沖突中,印度決策者的意識形態、言論話術與RSS過去50年間刊發的任何手冊內容如出一轍。展望未來,印度的強硬姿態可能進一步升級,在克什米爾問題上尤其如此。RSS最突出的訴求之一,就是奪取巴基斯坦控制的克什米爾部分——即印度所稱的“巴占領克什米爾”。這是RSS“大婆羅多”愿景的一部分,按照這一構想,印度將向外擴張,占據部分周邊區域。
這一想法可能看似不切實際,但許多曾被視為空想的RSS提議,如今皆已成為現實。隨著RSS持續占據主導地位,印度的鄰國——以及其他所有國家——可能不得不應對帶有印度教民族主義色彩的外交政策。畢竟,印度似乎并不打算在短期內改變其發展方向。
作者簡介:哈托什?辛格?巴爾(Hartosh Singh Bal) ,印度 《大篷車》(
The Caravan)雜志執行編輯,著有《洪水淹沒我們:納爾默達河沿岸之旅》(
Waters Close Over Us: A Journey Along the Narmada)。
本文編譯自本文 編譯自《外交事務》 2025年6月30日文章,原標題為
The Staying Power of India’s Hindu Right:How the BJP Is Paving the Way for a Future After Modi,原文鏈接:https://www.foreignaffairs.com/india/staying-power-indias-hindu-right
本期編輯:何佳蔚
本期審核:單敏敏
*前往公眾號后臺發送“編譯”,即可查看往期編譯合集
更多內容請見↓
歡迎您在評論區留下寶貴的意見或建議,但請務必保持友善和尊重,任何帶有攻擊性和侮辱 的留言(例如“阿三”)都不會被采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