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大伊萬想寫很長時間了。大概是從今年開始,社交媒體平臺上突然出現了不少所謂的“印度留學生盜取中國核心技術機密”的貼文,咱們在這里隨便摘取一部分,給大家看看哈。廢話不多說,直接上截圖:
各種貼文層出不窮
類似于這樣的貼文在網上俯拾即是,數據五花八門,有些說印度在華留學生數量有十萬的,也有五萬、三萬,說什么的都有……
但是在主要內容上,這些貼文都直指一個要點——這些印度留學生,來華主要學習的都是985高校,甚至“軍工七子”的理工類專業,部分專業甚至直接與國防科工密切相關。暗示(有些都是明示了)這些印度留學生回國之后,直接服務于印度的軍工產業,以及諸如光伏產業、電動車產業、特高壓輸電、先進基礎設施建設等新興行業。
一言以蔽之,這些印度留學生,都是一伙間諜!我們這是在當東郭先生,養虎遺患。
事實情況真是這樣的嗎?來華留學的印度留學生真的有十萬人之多嗎?這些印度留學生真的都一窩蜂擁擠到985的理工科,甚至“軍工七子”的軍工專業去了嗎?如何看待這些來華留學的印度留學生?又如何看待這些充滿了焦慮的、說印度留學生都是間諜的自媒體文章?咱們一一說明。
外國在華留學生數量
首先直接擺數據嘛,其實外國在華留學生的數量是很難查詢的,大伊萬在教育部官網上查了信息公開,又通過多種方式進行搜索,只查到了兩個數據:
第一個數據是教育部歷年發布的《全國來華留學生簡明統計報告》,該報告一般在次年三月份左右發布上一年份的,包含自費、公費等各種類型的來華留學人員。但是不知為何,現在只能查詢到2012年度的數據。
在這份數據里,2012年度印度在華留學生總額,僅有10237人,排在韓、美、日、泰、俄、印尼、越七個國家的后面位列第八。這個總數并不算多,且從留學生總體增長趨勢來看,2011到12年外國來華留學生亞洲部分,基本上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增長,這和當時我國國力快速上升,國際化程度提高的背景吻合。
但是,其后教育部關于全國來華留學生統計的簡明報告,從教育部內的搜索欄里就查不到了。還好,Deepseek給了另外一些數據,提到了2022年度的來華留學生簡明統計報告,但是大伊萬并沒有在官方渠道找到這份報告。報告中提到,2022年度印度在華留學生數量為23188人,這個數據由于沒有旁證,大伊萬認為不排除瞎編的可能性,我們姑且聽之。
作為對比,咱們就以2011年到2012年這個時間斷面,以10%的遞增率進行計算好了,其實每年遞增10%的留學生遞增速度是相當快的。諸如澳大利亞和加拿大這種玩了命的招徠國際學生,靠國際學生作為教育創收來源的外向型教育國,每年的留學生遞增數量都達不到10%。比如加拿大的國際學生數量從2013年的20余萬增長到2022年的40多萬,增長了一倍之多,每年遞增率也不過7%多點。就算印度來華本科留學生真的以每年10%的速度遞增,2022年理論上說會有2.5萬人在華學習,而2025年會有大概3.4萬印度留學生在華學習。
所以總的來說,大伊萬的觀點是,目前印度在華留學生數量,大概也就是3到4萬這個區間,高不會高到哪兒去,低也不至于低到哪兒去。這個數據說真的不算多,無論是和其它國家來華留學生相比,還是印度到歐美國家學習的留學生相比都不算多,證明中國并非印度留學首選國,所謂十萬印度留學生在華學習當然屬于造謠。
印度留學生的專業
那么,這些來華學習的印度留學生,都在學習什么專業,真的如自媒體文章所說的那樣,一窩蜂涌到軍工,先進制造業等我們的核心技術領域去了嗎?老規矩,還是搬出數據來說話。
Deepseek檢索出了教育部和CCG聯合出的《中國留學發展報告》作為佐證,里面提到了印度留學生的三個要點:其一是印度留學生在2012年到2022年這十年時間里增長較為顯著,其二是印度留學生來華學習的專業多為臨床醫學類,其三是學歷層次以本科和學士學位為主。
而這些印度留學生里,學習醫學類專業的占比大概有多少,就不清楚了,有說占比八成的,有說占比九成的,總而言之數量不少。而緊隨其后的,則是計算機、工程類專業,漢語言文學和工商管理等專業。所以,從這里我們可以得出兩個結論:
其一是印度來華留學生,主要學習的專業,毫無疑問是臨床醫學類。究其原因應當是中國的公立醫學類教育價格低廉,且學歷印度承認,且印度的傳統醫學和中國傳統醫學多少有些共同之處,因此中國的醫學專業頗受歡迎,不少印度留學生來華學習。
其二是所謂的印度留學生擁擠在985的理工類專業、尤其是各種高精尖端科技專業,應當根本不是事實。這里面說的很明確嘛,印度來華的留子,最多的是醫學,醫學之后是計算機專業,然后是諸如漢語言文學、工商管理,文科或者商科類。這樣三揩兩揩之后,到底還有多少印度留學生跑去學這些自媒體文章提到的“高新技術”、“高精尖端”專業呢?大伊萬覺得,數量大概率沒有多少。
至于軍工領域……大伊萬還真的詢問了“軍工七子”中一些高校的朋友,得到的答復是某些專業肯定是存在內控措施的,不可能留學生想過來學就過來學。舉個例子,假設一個美國人要來學我們的火炮工程專業,這……我們也不可能讓他學啊,這隨便想想就能想明白的事兒。但是,一些軍民兩用,或者面向民用的專業,留學生要來學的話還是可以的。
其實大家都知道,高校教育幾個階段,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都是怎么回事兒嘛。本科階段還是以高校階段的通識教育為主,真要注重于研究領域最早也得到碩士研究生階段了。而真要參與一些重大項目,跟導師干點兒活什么的,碩士研究生打底,博士生是基操。
就本科教的那點東西,其實說白了就跟教了你兩手殲-7是怎么造的,讓你去把殲-20給我搓出來是差不多的意思。而印度來華留學生,集中的教育階段還就是本科教育階段,能學到多少東西那全看這些三哥們自己的造化了,大伊萬反正不覺得他們能學到多少高精尖的玩意兒。
如何看待網上的傳言
所以,擺出這么多數據之后,相信大家可以得出這樣幾個結論了:
其一,印度在華留學生的數量,2012年只有1萬人,到2025年可能只有3萬人,絕對沒有一些自媒體說的10萬人這么夸張。
其二,這些印度在華留學生,以學習臨床醫學的最多,隨后是計算機專業,工商管理專業,沒有什么所謂的集中在高新技術領域專業的情況。
其三,這些印度在華留學生,以本科階段教育為主,真正能夠接觸到高新技術領域的情況少之又少,遑論有內控措施的軍工專業了。
其實,要大伊萬來說,我們還應該多歡迎印度留學生來學習臨床醫學,回去改善改善印度糟糕的公共衛生水平。這是造福人類的好事就不說了,一個相對穩定,而不是成為“一個糞坑然后爆炸了”的印度,才更符合我們的國家利益。能夠來華學習臨床醫學,回去造福印度普通民眾,同時加強對華交流,這對于我們來講絕對不吃虧。
最后,咱再說說這些販賣焦慮的自媒體小作文好了。其實從今年年初,大伊萬就覺得吧,不對勁,編造這種小作文的越來越多!文中的對象可以是印度,當然也可以是美國歐洲日本韓國乃至任何一個國家。文風是Deepseek慣用的“科技排比句”,基本句式是用某個狗屁不通的數據起手,加上一段生搬硬套的對比,然后引用某個人的言論作為佐證。
只要看多了Deepseek制造的小作文,自然就能辨認出這種“科技排比句”的味道來。這就是為什么大伊萬一直以來的觀點是,用Deepseek直接制造出來的自媒體文章必須強制標注,不然的話一律做造謠處理——大數據和大模型平臺帶給我們巨大便利的同時,也在制造難以想象的巨量信息污染。
現在大伊萬打開搜索引擎,找某個特定的新聞,已經完全不敢看官方媒體之外的任何自媒體了。任何新聞都有可能經過大模型平臺加工后,變成真假摻半狗屁不通的小作文,然后四處流毒,將我們的認知塑造到完全不可預測的方向。這對于所有人來說,都是一場認知災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