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我們最熟悉的陌生人,越南可謂一個特立獨行的存在。而這個特立獨行,主要體現在對中國的亦步亦趨。話說1986年越南學習中國改革開放實施革新開放后,越南的一舉一動就基本都是摸著中國過河,比如國旗、國徽,甚至網絡上依然流傳著越南拿中國紅頭文件直接改個名字就下發的故事,足見越南對中國的復制能力之強。
然而,在改革的力度方面,越南卻令中國為之汗顏。
近年來,越南的一系列改革舉措可謂賺足了眼球。從政府機構精簡到省級行政區合并,再到教育領域的大刀闊斧改革,其改革力度之大、速度之快,讓中國乃至整個世界都為之側目。一時間,“越南改革步伐超過中國” 的論調甚囂塵上,那么,這個長期被認為是 “摸著中國過河” 的國家,為何突然在改革之路上狂飆突進?其背后又有著怎樣的良苦用心呢?靜夜史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
1、醫治沉疴:不得不下的救命猛藥
在靜夜史看來,越南大刀闊斧的改革,首先是“治大病用猛藥”的無可奈何。
眾所周知,從1945年二戰結束到1991年越南對華求和,在長達46年的時間里,越南長期戰亂,而且長期南北撕裂,社會危機四伏,越南想要發展,可以說亟需改革。
越南革新開放以來,經濟取得了一定的發展成就,成為過去30多年中東南亞地區最具活力的經濟體之一。然而,在發展的背后,卻隱藏著諸多深層次的問題,需要治大病用猛藥。
首先是長期的戰亂以及南北分裂,給越南社會留下了深深的創傷。盡管國家實現了統一,但地區之間的發展不平衡、社會矛盾等問題依然突出。尤其是軍隊經商問題,早已成為越南發展的一大。早在60年代,為解決軍隊缺糧問題,越南就實行屯田制,革新開放后,軍隊憑借土地等資源,廣泛涉足房地產、通訊、運輸等多個領域,創辦了眾多企業,年收入接近全國GDP的10%。軍隊經商不僅導致資源分配不均,破壞市場公平競爭環境,還使得軍隊腐敗問題滋生,嚴重削弱了軍隊的戰斗力和國家的凝聚力。
毒瘤
同時,越南的官僚體制日益臃腫,行政效率低下。大量冗余的行政機構和人員,使得國家財政負擔沉重,約 70% 的國家預算用于支付公務員薪水和常規國家開支,嚴重擠壓了基礎設施建設等其他方面的資金投入。地方上行政機構辦事效率低下,企業蓋章辦事往往需要四處奔波,耗費大量時間,這極大地影響了越南的營商環境,不利于吸引外資和推動經濟發展。
面對這些沉疴,越南若想實現長遠發展,就必須痛下決心,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正如越共總書記蘇林所說,“有時我們必須吃苦藥、忍受痛苦、切除腫瘤,才能擁有健康強壯的身體”。因此,越南此次大規模的改革,是一場不得不進行的 “自我救贖”,是醫治沉疴的猛藥,其成敗關乎越南的國運興衰。
2、追趕夢想:民族自尊心下的奮力一搏
越南的改革,在靜夜史看來本質上是一場徒弟超越師傅的躍躍欲試。
越南自古以來長期受到中國的影響,無論是文化、政治制度還是經濟發展模式,都能看到中國的影子。革新開放更是對中國改革開放的效仿,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讓越南實現了經濟的快速發展,但也在越南民族心理上留下了一道 “坎”。越南的民族自尊心,使其迫切希望能夠擺脫 “模仿者” 的標簽,創造出屬于自己的經濟奇跡,甚至超越中國,以證明自身的優越性。
而且,從現實層面來看,越南也確實有追趕的動力和機遇。目前,越南正處于 “人口黃金結構” 時期,擁有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同時,在全球產業鏈轉移的大背景下,越南憑借其低廉的勞動力成本和優越的地理位置,吸引了大量外資企業入駐,成為全球制造業中心之一。戴爾、谷歌、微軟和蘋果等大公司都將部分供應鏈轉移到越南,這為越南經濟發展帶來了難得的機遇。
于是,躊躇滿志的越南政府設定了在2045年成為高收入國家的宏偉目標。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越南必須抓住當前的機遇,加快改革步伐,提升國家的競爭力。此次大規模的改革,包括行政機構精簡、教育改革等,都是越南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而做出的努力。越南希望通過這些改革,提高政府效率,優化營商環境,提升人口素質,從而在全球經濟競爭中占據更有利的地位,實現經濟的跨越式發展,最終超越中國,實現民族夢想。
3、應對挑戰:在夾縫中求生存謀發展
從今天的角度來看,越南的改革,是夾縫生存的求生本能。
越南地處東南亞,地緣政治位置特殊,長期以來深受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影響。在中美戰略競爭的背景下,越南的地緣政治價值被進一步挖掘,成為了中美之間的 “橋梁國家”。一方面,越南需要與中國保持穩定關系,以獲取來自中國的資本和中間產品;另一方面,又要在對美出口不斷增加的情況下,確保美國政府不對其采取懲罰措施,小心翼翼地在中美之間保持平衡。
然而,這種平衡并非易事。越南經濟對外資企業的依賴度極高,目前外資企業出口額占該國出口總額高達73%,這使得越南經濟極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響。一旦國際經濟形勢發生變化,或者外資企業因各種原因撤離,越南經濟將面臨巨大沖擊。此外,隨著人工智能普及、機器人成熟,產業轉移中的 “低成本邏輯” 逐漸失效,越南依靠廉價勞動力吸引外資的優勢正在減弱。
面對這些挑戰,越南必須通過改革來增強經濟的自主性和抗風險能力。越南政府重新激活北南高鐵項目、重啟寧順核電項目、批準政府資助本土企業進軍半導體行業等舉措,都是為了減少對外部資本和產業的依賴,實現經濟多元化發展。同時,進行行政體制改革,提高政府效率,改善營商環境,也是為了增強越南在全球產業鏈中的競爭力,使其能夠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生存和發展下去。
4、改革背后:機遇與風險并存
眾所周知,改革是把雙刃劍,在幫助越南一飛沖天的同時,也隱藏著讓越南萬劫不復的危機。
越南此次大規模改革,勇氣可嘉,其改革舉措也確實蘊含著諸多機遇。通過精簡行政機構,越南有望節省大量財政資金,這些資金可以用于保障民生,如從2025年9月起推行的15年免費教育,就是改革釋放資源的體現。教育改革則有助于提高越南人口素質,為未來經濟發展培養更多高素質人才,使其能夠更好地承接全球產業轉移,向產業鏈高端邁進。
然而,改革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越南的改革也面臨著諸多風險。首先,人員安置問題就是一大挑戰。此次改革涉及約25萬公職人員,盡管長期來看可節約政府開支,但短期內需支付巨額的提前退休激勵補償,這對地方政府來說是沉重負擔。若處理不當,可能引發社會不穩定因素。其次,改革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利益集團的阻力。軍隊經商、官員腐敗等問題在越南由來已久,相關利益集團勢力盤根錯節,他們可能會以各種方式阻礙改革的推進。最后,越南作為一個小國,雖說“船小好調頭”,但經濟和政治獨立性相對較弱,極易受到外部勢力的影響。若在改革過程中不能保持獨立自主,過度依賴外部資本或勢力,可能會導致改革偏離軌道,最終無法實現預期目標。
總之,越南改革步伐越走越大,背后有著醫治沉疴、追趕夢想、應對挑戰等諸多良苦用心。其改革是在內外交困的情況下,為實現國家發展、民族振興而做出的大膽嘗試。雖然改革充滿了機遇,但也伴隨著巨大風險,可以說勇氣可嘉,但缺乏智慧。越南若想實現2045年成為高收入國家的目標,就必須認清自身實力,妥善應對改革中的各種問題,穩步推進改革,否則拔苗助長只能雞飛蛋打。而對于中國來說,越南的改革不足以作為一種參考,因為中越是大國和小國的區別,根本沒有可比性,我們需要繼續沿著適合自己的改革發展道路穩步前行。同時,中國也應關注越南改革的走向,加強與越南的合作與交流,實現互利共贏,共同推動地區的和平與發展。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