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晚,江蘇四環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四環生物”“*ST四環”)發布業績預告,預計2025年上半年增收不增利,實現營業收入約1.8億元至1.9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70.12%至79.5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900萬元至1300萬元,去年同期公司虧損1105.81萬元,可能較去年同期虧損幅度進一步擴大。
證券虛假陳述責任糾紛持續拖累業績
關于公司今年上半年預計增收不增利的原因,四環生物表示,報告期內,控股子公司北京四環生物制藥有限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略有下降,虧損同比增加;同時,母公司因支付證券虛假訴訟案律師費等管理費用同比增加,導致母公司虧損金額同比增加。
此外,四環生物表示,報告期內,全資子公司江蘇晨薇生態園科技有限公司與江陰鑫港發貿易有限公司達成《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江蘇晨薇生態園科技有限公司向江陰鑫港發貿易有限公司批量銷售苗木,因此營業收入同比大幅增長。
證券虛假陳述責任糾紛帶來的額外費用負擔,早在2024年就已經成為四環生物虧損的原因之一,目前,該問題仍在持續拖累其業績。
因證券虛假陳述,2020年4月中國證監會決定對四環生物作出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四環生物最新發布的公告顯示,截至7月8日,公司共收到了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送達的188名投資者的訴訟材料,原告以證券虛假陳述責任糾紛為由對公司提起民事訴訟,累計金額為4120.75萬元。其中,已有154名投資者與公司達成了訴前或訴中調解,公司累計支付調解款918.70萬元。
前實控人多次“爆雷”
四環生物前實控人陸克平的問題一直是四環生物的一顆“雷”。
出生于1944年的陸克平,現已年過80,此前多次涉嫌違法違規。自2014年開始,陸克平通過實際控制的13個證券賬戶、2個權益工具持續買入四環生物股票,擴大其在四環生物股東大會上的表決權數量和比例,以致其不晚于2014年5月23日成為四環生物實控人,且在2014年5月23日至2018年4月11日期間實際控制四環生物。但在其持股數達5%時及增持過程中每增加5%時未依法公告、報告,且在限制交易期內違法買賣股票,陸克平還指使四環生物從事信息披露違法行為。
2019年,深交所曾發出多份關注函、問詢函,持續追問公司實控人究竟為何人,直指四環生物此前未“坦誠以待”。2019年9月19日中國證監會的一紙罰書,為此前看似無實控人的四環生物“找到”實控人陸克平。據《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四環生物在2014年至2018年年度報告中披露“無實際控制人”等關于公司實際控制人的信息存在虛假記載。另外,四環生物還有多起事件未履行報告、公告義務。證監會責令四環生物及陸克平等涉案人員改正,給予警告并罰款。同時,對四環生物原實控人陸克平采取終身市場禁入措施。
2024年11月,陸克平因內幕交易罪被判處有期徒刑3年(緩刑4年),并被沒收違法所得2.32億元。一個月后,陸克平一致行動人持有的27.78%股權被司法拍賣。今年1月22日,相關股份過戶登記手續完成后,福建碧水農業投資有限公司(簡稱“碧水投資”)成為四環生物控股股東,邱為碧成為實際控制人。此前,陸克平掌控的海潤光伏、威創股份、江蘇陽光等公司已先后退市,四環生物的控制權最終也未能守住。
連續4年虧損
業績方面,四環生物已連續4年營收下滑、凈利潤為負,2021年-2024年分別實現營收3.51億元、2.70億元、2.35億元、2.04億元,同期虧損分別為3478.99萬元、4879.28萬元、7526.99萬元、1.1億元。今年一季度,四環藥業同樣業績不佳,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虧損1591.47萬元,較去年同期的虧損296.72萬元,虧損幅度大幅增加。
4月30日,四環生物因“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利潤總額、凈利潤、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三者孰低為負值,且扣除后的營業收入低于3億元”,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股票簡稱變更為“*ST四環”。
醫藥集采壓力、行業競爭加劇,是其業績下滑的重要原因。四環生物是國內最早從事生物醫藥研發、生產和銷售的企業之一,主要產品EPO注射液、注射用白介素-2的市場認可度高。但近年來集采范圍持續擴大、種類增多,新進品種和續約品種都出現不同程度的價格下降,加上仿制藥的沖擊,市場競爭進一步加劇,四環生物銷售壓力激增,核心產品的市場份額大幅萎縮。
早在2015年年報中,四環生物就提及,近年來,醫藥行業監管力度日益加強、競爭日趨激烈、原材料及人力資源成本日益上漲,行業形勢愈發嚴峻。利潤的下降嚴重影響了公司的研發投入,直接導致了公司創新能力的不足。2019年以前,四環生物研發人員僅個位數,2020年增至16人,此后每年增加,至2024年研發人員增至37人。2025年一季報中,四環生物就提及,為了應對醫藥集采,提高競爭力,公司加大了研發投入,今年一季度研發費用同比增長31.09%,為905萬元。2023年、2024年其研發投入占營收比分別達到12.38%、14.25%,但均不到3000萬元。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2025年上半年,盡管四環生物的營收較同期回升,但這主要依靠非經常性的苗木批量銷售,而非核心醫藥業務的實質性好轉。根據公司2024年年報,醫藥行業收入占公司營收97.34%,而建造養護行業收入僅占公司營收2.01%。四環生物若想實現扭虧,未來或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新京報記者 張兆慧
校對 柳寶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