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禁煙,初戰卻發生在定海
英帝國在1839年的10月和11月間就作出了出兵中國的決策。并在1940年2月20日委任海軍少將懿律為東方遠征軍總司令,兼對華交涉全權代表。
1840年6月中旬,從新加坡、印度、英國本土來的英軍集結在廣州口外。
在廣州并沒有發動攻擊。
6月22日起,英國遠征軍海軍總司令伯麥率艦隊前往舟山。
6月30日,伯麥率鱷魚號戰艦,以及運輸船、武裝輪船各兩艘組成的先頭部隊進入了舟山海域,停泊在舟山群島南端的南韮山島。
清廷很重視定海海防
康熙朝出于對三藩和臺灣鄭氏作戰的需要,在舟山設立了定海縣和定海鎮(轄鎮標水師三營,共計兵弁二千六百余人)。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建浙江海關于寧波,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定海曾對歐洲商人開放。乾隆二十四年(1757年)才禁止接納歐洲商人,但仍對亞洲外商開放。
定海之戰前的交涉
此時的定海縣縣令是姚懷祥,五月才到任,6月30日英軍入侵,也是命數不濟。
定海鎮總兵名叫張朝發,浙江定海鎮總兵官(正二品,鎮標)。他在6月30日率水師出海巡邏,看到了南韭山島一帶的英軍。
張朝發下令各營師船、兵弁、炮械速到定海縣城以南的道頭一帶集結。自己則于7月1日再次率“艦隊”出航。當他看到英國艦隊強大的陣容后,老老實實的退了回來。一面向浙江巡撫烏爾恭額、閩浙總督鄧廷楨告急,一面告訴姚知縣:敵軍的海上力量非常強大。
7月2日英軍緩緩駛入定海道頭港。
7月4日,四艘英艦入港。清軍未采取任何行動。當天下午,英國人送來了一份用漢語譯好的最后通牒:速將所屬海島、堡臺一切投獻,惟候半個時辰,即行開炮轟擊。
姚懷祥可急壞了,姚懷祥做出了一個驚人之舉,他決定接受英國人的邀請,與洋人登艦面談。他成為天朝第一位戰時登上夷艦的官員。
在談判中,伯麥再次強調了英方的目的,要求對手放棄抵抗。對此姚懷祥感到非常震驚,他表示,在參觀了這艘軍艦后,他已知道雙方實力懸殊巨大,但是自己守土有責,雖明知抵抗無望也要抵抗到底。
定海之戰
7月5日下午二時半,英軍展開了進攻。炮擊歷時九分鐘,就將清軍的水師和炮臺一掃而光。
第一輪炮擊就把張朝發轟到了水里,使其受了重傷。隨后被左右救起,送往鎮海療傷,并在那里不治身亡。
據事后裕謙的調查數據顯示,在這戰中,清軍共有大約一千五百四十人參戰,被擊斃的僅十三人,另有十三人受傷。
僅不到三十人的傷亡,卻使整個戰局崩潰。
當英軍登陸時,海灘上已經沒有任何抵抗。英軍輕而易舉的登陸成功,并開始向內陸推進。然后,用時四十五分鐘輕松的爬上了東岳山,架起四門大炮,并且,還升起了一面英國國旗。
“歐洲的第一面旗幟已經作為征服者在這片開滿鮮花的土地上升起。”侵略者如是記載。
英軍開始對定海縣城進行無區別炮轟。
天明時,英軍開始發起進攻,實際上不是進攻,就是正常的進城,以零陣亡占領了本來有四萬居民的定海縣城。
這就是英軍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對清軍發動的第一次軍事進攻,看似強大的清軍很快便崩潰,揭開了中國近代的屈辱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