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菲律賓一直對南海提出主權聲索,近幾年,更是在南沙群島和黃巖島,頻頻擾亂南海秩序,引起爭端,但三大證據嚴格規定了菲律賓領土范圍,更充分證明南海與其毫無關系,那么,菲律賓的領土范圍究竟是怎樣的?
菲律賓領土范圍的三大證據
首先是美國與西班牙一戰后,菲律賓的殖民統治發生了變更,從西班牙變為了美國,美西在1898 年簽署的《巴黎條約》,則明確規定菲律賓西側以東經118°線為界,而黃巖島在東經 117°51',西沙群島最西段則在東經 112°,也就是說黃巖島以及整個南沙群島都在這條菲律賓西界之外,并且這一條約不僅美國和西班牙接受,也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甚至菲律賓在1935年也將這一條約的領土條款納入其憲法,但1973年菲律賓卻修改憲法模糊了這一表述。
其次是1900年簽署的《華盛頓條約》,這一條約也叫《美西關于菲律賓外圍島嶼割讓的條約》,是對菲律賓疆界的進一步細化,西班牙將菲律賓部分外圍包括蘇祿群島等島嶼也轉讓給了美國,但條約也再次明確了菲律賓西界以東經 118°為準,南沙群島以及黃巖島依舊被排除在外。1933年,還在美國殖民統治下的菲律賓,曾試圖以地理鄰近為由,主張部分南沙島嶼構成菲律賓群島一部分,但遭到了美國的拒絕。
最后一則條約則是1930年簽署的《美英條約》,該條約劃定了菲律賓西北部巴拉望島與英屬北婆羅洲之間邊界,繼續延續了1898年《巴黎條約》和1900年《華盛頓條約》確立的菲律賓領土范圍西界為東經118°線這一領土框架。
以上三大條約共同構成了菲律賓領土的現實邏輯,并且聯合國、世界銀行等國際機構組織在涉及菲律賓領土的相關文件中,都以這三大條約為依據,也就是說,無論是黃巖島還是南沙每一座島礁,都不在菲律賓的領土氛圍之內,菲律賓目前占領的中業島、費信島、馬歡島、南鑰島、北子島、西月島、司令礁、雙黃沙洲以及在仁愛礁擱淺軍艦,都屬于非法行為。
并且2015年東盟論壇上,2016年的南海仲裁案中,以及今年2月的國防部新聞發布會回答記者提問時,我國都曾提及上述三個條約。并且在脫離美國殖民統治后,菲律賓也承認這三個條約對自己領土的劃分,但上世紀70年代后,菲律賓卻打破自己的原則,強行侵占南海島礁,如今,又繼續在南海非法行動,導致南海不確定因素增加。但如今這三大條約直插菲律賓軟肋,令其越發寢食難安。
中國對南海的主權證明
南海是被中國大陸、中南半島、馬來半島、加里曼丹島、蘇門答臘島、菲律賓群島環繞的半封閉海域,總面積高達350萬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212米,是我國近海面積最大、水最深的海區。而在整個南海海域中,60%的面積都是我國領海,海域內包含的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和南沙群島則都是我國固有領土,那么,我國為何會如此篤定呢?對此又有何依據?
首先,我國是最早發現并在南?;顒拥膰?,早在漢朝史籍中便有對南海諸島的記載,明朝鄭和下西洋繪制的航海圖中,更是清晰標注了“石星石塘”、“萬生石塘嶼”等島礁名稱和位置。另外我國沿海漁民在南海長期從事漁業活動,也形成了在南海航行的地圖指南,這些都是我國對南海最早進行精確測繪和開發利用的重要歷史證據。
在行政上自唐朝開始,南海諸島便被明確納入相關行政區管轄范圍,元代郭守敬進行四海測驗,在黃巖島明確設立測繪點,進一步加強了對南海諸島的有效管轄,包括明清對南海的管轄都不曾中斷。
雖然近代南海曾遭殖民者覬覦侵占,但1934年,民國為明確對南海的主權,劃定了十一段線,詳細標志中國領海范圍,1945年日本投降后,我國按照《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派軍艦收回全部被日本侵占的南海島礁。
1947年考慮到中國與越南在北部灣的現實情況,將十一段線改為九段線,在當時也得到了國際社會廣泛認可。包括2014年我國將橫版地圖改為豎版,為進步明確對南海以及臺灣島、釣魚島的主權,將九段線改為十段線,本質上對南海的權益范圍依舊沒有發生變化。這一劃界以及二戰一系列國際法,也為我國對南海主權提供了切實的法理依據。
總之,中國對南海諸島及附近海域的主權,具備充分的歷史、法理和實踐依據,無論是我國對南海的主張,還是關于菲律賓領土范圍的條約,其法律效率和歷史事實都是不容篡改的,如果菲律賓繼續一意孤行,必將搬起石頭砸自己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