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解放軍空軍參謀長王剛中將率領的代表團,對巴基斯坦展開訪問。巴空軍參謀長巴伯爾上將在伊斯蘭堡空軍總部親自接待,規格不可謂不高。那么中方此訪所為何事?中巴軍事合作未來如何?
7月8日中國空軍代表團訪問巴基斯坦
報道稱,中方代表團沒有繞彎子,直接開門見山,對巴空軍在5.7空戰中的表現,給予高度贊賞,并稱這是“現代空戰的標志”。這話從中方口里說出來,遠不止是客套和道賀,更是滿滿地自豪,期待巴方戒驕戒躁,繼續精進。
兩個月前的印巴空戰中,巴空軍的殲-10CE戰機,在ZDK-03預警機等裝備協助下,用霹靂-15E導彈狙殺印軍“陣風”,打出了6:0的好成績,而巴方戰機毫發未損。印度四處宣傳自己勝了,可至今也沒拿出實證,倒是戰機和導彈的殘骸在社交平臺瘋傳。
這場空戰的本質,就是中式作戰體系的一次實戰驗證。從地面雷達鎖定目標、預警機指揮、發射導彈,到最后預警機引導摧毀,這一套體系在實戰中配合得相當到位,絲毫不差。
泰國空軍還專門舉行了一場研討會,并將其列為“現代空戰教案”。美國空天力量研究所資深專家邁克爾.達姆也私下承認,中式“殺傷鏈”堪比美軍的“全域聯合指管協同”作戰概念。
霹靂-15
但若僅僅是稱贊,我們也不必派一個代表團了,一紙祝賀發去即可。對于中方而言,印巴空戰的實操數據,才是不可多得的寶貝,導彈真實射程數據、印軍電子干擾手段及破解效果、無人機預警機及戰機聯合作戰等,這些都是實驗室也模擬不出的案例,對中國軍工企業的技術改進非常寶貴。
所以,中方主動提出,希望向巴空軍學習多域作戰實戰經驗,深入了解一下,巴方在實戰中是如何排兵布陣的。雖然論輩分,中國是巴基斯坦的師傅,但不可否認的是,師傅也確實沒有經歷過實戰考驗。
巴方的反應也很干脆,巴伯爾上將當場承諾“傾囊相授”。
報道指出,中方聽取了巴空軍現代化部隊結構和戰略舉措的詳細匯報,事后巴方還主動提出,加強與中方在訓練和技術方面的合作。實戰數據屬于核心機密,通常不會對外公開,正因如此,巴方這種毫無保留的態度,才顯得彌足珍貴。
巴基斯坦的“梟龍”
對巴基斯坦來說,與中國分享經驗看似吃虧,實際上很劃算。畢竟只要中國空軍強一分,印度背上戰略壓力就重一分,巴基斯坦的安全壓力自然就輕一分。
更何況,巴空軍的軍費還不到印度的十分之一,硬件一大半靠中國支撐,這次立下戰功的殲-10C、巴方自己組裝的“梟龍”,都是中方的手筆。巴方還希望進口殲-35,雖然以巴空軍的條件,養五代機中隊有些困難,但這也說明雙方軍事合作空間潛力巨大。因此,用實戰數據換持續輸血,對巴基斯坦而言這筆買賣穩賺不賠。
中巴這次交流,也為雙方合作探出了一個模式:中方提供裝備,巴方實戰驗證并提供反饋,中方根據反饋繼續改進,再提供給巴方,這種模式已經超越了簡單的買賣關系。
這次訪問的時機也很有講究。距離印巴空戰結束,不多不少剛好兩個月,趁著余溫未消之際,中國空軍高級代表團訪問伊斯蘭堡,本身就是向印度傳遞信號。
印度需三思而后行
一方面,印度下次對巴基斯坦動手前,需想清楚,巴方背后站著的是整套中式作戰體系;另一方面,解放軍將充分吸取巴方的實戰經驗,在應對高原沖突方面做出調整。
總而言之,此次解放軍空軍代表團主動上門拜訪,遠不止簡單的祝賀與交流,是中巴在軍事安全領域繼續深度合作的信號。未來印度若想再造次,將不得不直面來自兩大方向的壓力與牽制。
可以說,這次印巴空戰時間雖短,產生的影響是巨大的,不僅讓中式裝備大放異彩,啟發各國注重體系化作戰,更有效改變了南亞的力量平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