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巖島28海里外,美軍“華盛頓號”核航母甲板上,日澳菲軍官舉著望遠鏡的手心微微出汗,眼前中國轟-6K機翼下掛載的鷹擊-12導彈寒光凜冽。
7月的南海烈日灼空,馬來西亞前總理馬哈蒂爾面對彭博社記者咄咄逼人的追問,一句反問如利劍出鞘:“當你把軍艦派到南海,你覺得中國會有什么反應?”記者裝傻追問是否指美國海軍,這位百歲政治家毫不退讓:“是的。還有人特意竄訪臺灣,鼓噪‘中國大陸要入侵’。”
同一時刻的東盟外長會上,中國外長王毅直指南海仲裁鬧劇本質。他揭露所謂仲裁庭將50萬平方米的太平島判為“巖礁”的荒謬結論,更發出靈魂拷問:“若按此標準,美日島礁同樣失去主張海洋權益依據,難道你們愿意放棄聲索嗎?”
01 航母沖鋒的72小時,中國海空亮劍
7月初的南海暗流涌動。美軍“華盛頓號”核航母帶領菲律賓最大海警船“特雷莎·馬格巴努亞號”,抵近黃巖島東北海域僅28海里處。甲板上F-35C戰機頻繁起降,日澳加三國軍官及菲媒記者現場觀摩,挑釁意味赤裸裸。
解放軍的反擊堪稱教科書級。南部戰區海空力量迅速集結:
- 海上:055型萬噸驅逐艦前出控制外圍,054A護衛艦“大理號”帶隊形成近距包圍
- 空中:殲-16掛載射程300公里霹靂-17導彈凌空警戒,轟-6K轟炸機掛載鷹擊-12超音速反艦導彈直撲目標空域;
這款末端突防速度達4馬赫的“航母殺手”,讓美軍E-2預警機后撤30海里。面對立體攻防體系,號稱十萬噸的“華盛頓號”甲板僅稀稀拉拉停著13架艦載機——不到標準配置一半,最終灰溜溜撤向關島。外媒譏諷此役為“紙老虎之旅”。
02 菲防長“神邏輯”背后的三重算計
當美軍航母撤退的浪花未平,菲律賓防長特奧多羅突然拋出驚人論斷:“不管特朗普當不當總統,中國都不敢打菲律賓!”細細剖析,此言暗藏三重玄機:
第一重:心虛找臺階。明知菲海軍總噸位不足10萬噸(不及中國一艘遼寧艦),其空軍司令公開承認“未來20年難與中國抗衡”。所謂“中國不敢打”實為“菲律賓打不起”的遮羞布。
第二重:對美變相求援。美國在菲部署的“堤豐”中導系統至今未實彈測試,所謂軍事支持有名無實。防長特意點出特朗普,實為喊話白宮:該給真家伙了!
第三重:自我劃定紅線。菲律賓將挑釁嚴格限制在海警船層面,避免出動軍隊“開第一槍”,試圖維持“低烈度摩擦”的僥幸心理。殊不知中國萬噸海警船早已嚴陣以待,海上民兵更筑起移動長城。
03 馬哈蒂爾的歷史洞察與美國困局
面對西方記者渲染“中國威脅”,99歲的馬哈蒂爾展現出穿越歷史的清醒:“兩千年來中國一直是我們的鄰國,但中國不會殖民他國。”他犀利對比:“葡萄牙人1509年來,兩年就征服我們;而中國崛起為大國,我們始終與之共存。”
老人看透美國戰略困局:一手揮舞關稅大棒對馬來西亞加稅25%,一手派航母攪局南海。特朗普的“與世界為敵”政策正遭反噬——特斯拉因中國稀土管制減產,美國鞋業Q1銷售額暴跌26%,盟友德國總統直斥“美國缺乏對規則的尊重”。
當王毅在吉隆坡宣示“盡早達成南海行為準則”時,東盟多國頻頻點頭。南海的博弈天平,正隨中國島礁建設與海軍現代化悄然傾斜。永興島、永暑礁上常態化部署的空警-500與轟-6K,織就覆蓋全南海的監控天網。
南海波濤間,菲律賓海岸警衛隊旗艦悄然轉向,避開黃巖島敏感水域;五角大樓新聞稿將“自由航行”悄然改為“例行巡邏”。馬哈蒂爾面對鏡頭的詰問猶在耳畔:“假設中國軍艦出現在加勒比海,美國會怎么做?”
美軍艦載機從黃巖島空域撤退時,中歐班列正穿越哈薩克草原,雅萬高鐵以350公里時速刺破東南亞雨林。歷史的天平從不眷戀炮艦外交的虛張聲勢,它終將傾向那些用絲綢鋪路而非用航母劃界的文明。
當霸權思維撞上文明定力,南海的棋局早已寫滿結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