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周三)和7月10日(周四),在東海中國劃設的防空識別區內,中國起飛的殲轟-7A戰斗轟炸機,連續兩次近距離攔截、警告和驅離了日本航空自衛隊來者不善,前來刺探電子情報信號的YS-11EB電子偵察機。
據日本防衛省統合幕僚監部發布的消息,中日兩國軍機在空中最近時,一次是水平距離約30米,垂直距離約60米;另一次是水平距離約60米,垂直距離約30米。
殲轟-7A是噴氣式戰斗轟炸機,YS-11EB是兩臺渦槳引擎驅動的電子偵察機,雙方在空中30米對峙,已經是很危險的距離了。稍有操控飛機不慎,極有可能發生空中擦碰的飛行事故。
外界注意到日方已向中方提出了所謂的“交涉”乃至“抗議”,將中方軍機在東海上空的機動,描述為所謂的“魯莽”,并警告稱“可能會引發意外碰撞”。
表明近期在東海防空識別區、釣魚島海域等局勢緊張,不過日本自衛隊軍機及飛行員沒有受到損害,中日雙方軍機和艦只發生擦槍走火的概率極低。相對于歐洲和中東地區的危機,亞太局勢基本上還是穩定和可控的。
若不是日本防衛省發布了殲轟-7A在東海防空識別區上空攔截了日本的YS-11EB電子偵察機,中國的軍事愛好者可能都不會再持續關注當年曾以航程遠、滯空時間長在東海上空“耗死”了日本的F-4EJ “鬼怪” 式戰斗機的“飛豹”了,看來老當益壯的這款軍機,即便在當下仍然堪用。
即便在被網友稱為“炸彈卡車”——最大載彈量12噸的殲-16四代半多用途戰斗機大量裝備的前提下,中國空軍仍然不愿讓廉頗老矣的殲轟-7A退出現役,是這款戰斗轟炸機擁有極為出色的對海打擊能力。
從互聯網上披露的照片來看,“飛豹”在機腹攜帶1只燃油箱,機翼掛載4枚“鷹擊”-83K空艦導彈和2枚霹靂-8中距空空導彈和2枚霹靂-5近距格斗空空導彈下,在具有一定的空中自衛能力的背景下,對海上移動目標的打擊堪稱強大的。
殲轟-7A2,是“飛豹”系列中的最新改進型號,從參與第十四屆珠海航展來看,能攜帶具有隱形性能的AKF-98A1防區外布撒器。無動力型號投放距離超過60公里,有動力型號彈體上配備了小型渦輪噴氣發動機,射程可達300-500公里,讓其具有強悍的遠程對地攻擊能力。
從裝備和戰時的定位角度看,“飛豹”類似俄羅斯的蘇-24攻擊機,而殲-16屬于多用途戰斗機,前者看起來功能單一,但是在現代戰爭中仍然有不可替代的價值。
加上能攜帶AKD-88空地導彈和“云箭”1000-1型1噸級別的激光制導侵徹炸彈(俗稱鉆地彈),再加上各種功能各異的吊艙,說明中國空軍現役的“飛豹”已經進入精確對地/對海打擊的階段。
尤其是“飛豹”配備有防區外打擊彈藥和配備各種小型子彈藥布撒的范圍非常大的隱身布撒器,進一步強化了對地/對海專屬攻擊功能,是多用途的殲-16戰斗機都無法取代的。
這就意味著中國空軍加上中國海軍航空兵轉隸,規模高達數百架的殲轟-7系列戰斗轟炸機,并不會在現有作戰系統面前被淘汰,而且還能軍中發揮決定性的作用,成為反介入/區域拒止作戰體系中重要的對海打擊的高機動作戰平臺,同時能執行中遠程防區外對地攻擊任務。
總之,由于研發年代的久遠,“飛豹”的航電系統已經不再先進,但卻擁有大航程、大作戰半徑和高載彈量(9噸)等優勢,在攜帶空艦導彈、空地導彈、防區外布撒器、激光制導炸彈等彈藥時,執行反艦、對地攻擊等任務還是非常到位的,短期內不會退出現役,還能在軍中發揮余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