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剛離職在家,不知道做什么,還在很迷茫的時候,我一直想著,不管怎么樣,我就是要賺錢,要賺很多錢……當時也不知道究竟做什么,反正想著,能賺錢就行。那段時間腦子里知道要做這件事,但是沒有一點方向。然后七寶和我聊天,他一直追問我,最終問了一個問題,后來成為我們經常回憶的梗,他說:“你為什么要賺錢?你賺到錢以后要干什么?”我說,我想要去大自然。他說:“你現在沒錢,不能去嗎?”然后我倆就大笑,發現好像形不成閉環。
今天社群里分享一篇文章,案例講的是一個男子因為知道是誤診自己血糖高,后面就一邊慶幸,一邊大吃大喝,喝可樂和高糖分的飲料。我對這篇文章的分享是,我們不要總是把手段當作目的。醫院的體檢是一紙報告,是一場自測,學校的考試也是一場檢驗,但是我們有多少人不是為了最終目的去,就是想著如果讓這場檢測通過,如何拿到高分,如何得到別人的肯定,通過和高分好像就是我們的最終目的,殊不知我們都有些表面,活在他人(報告、試卷)的眼光當中,健康的體魄和生活狀態、分數高了以后的人生選擇,這些或許才是目的。但家長和整個社會也陷入一場外部評價體系當中,好像有好的
分數我就是更優秀的人或者更上等的人。今天和朋友聊天,師范大學畢業的,她說進了許多學校任教,看見孩子們背負著很大的壓力只知道學習學習……無論是他人的贊美、夸獎、評價,還是一場體檢和考試,即是外物,又是手段。我們在社會的潛意識影響下,很難跳出來,包括審視自己來看,也會不得不受其影響。
我們沒辦法改變大流,但是我們可以選擇也可以影響,意識到很多外物只是工具和手段的時候,我們些許會用更柔和和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它、引導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